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Jane Austen的小说《爱玛》中,贝茨小姐是个话匣子,她在与他人对话中不停地从一个话题扯到另一个话题,并不断地把自己的话语角色从“说话者”转换成“传递者”“代言者”或“传声筒”,并经常把言语接受者的话语角色从“受话者”转换成“观众”或“旁听者”。贝茨小姐言语中的话语角色转换是贝茨小姐用来保护面子的礼貌策略,也是Austen用来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和营造喜剧气氛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意义既是语言哲学的研究重点也是文学批评的研究目的。语言哲学中的言语行为意义观认为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的最小单位 ,话语的意义是言语交际中实现了的言语发出者的言语意图。各文学批评流派虽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但却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是静态研究。运用语言哲学言语行为意义理论研究文学的意义不仅可以避免文学批评意义研究的不足而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中外已有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丹尼尔·笛福的小说《摩尔·弗兰德斯》的主人公摩尔·弗兰德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很少从言语的角度对她进行探讨。该文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摩尔·弗兰德斯的言语使用特点 ,说明摩尔·弗兰德斯善于通过言语实施她的目的 ,而且她的言语行为符合语用学专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