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8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嘉木样五世(1916—1947),本名丹贝嘉措,汉名黄正光,藏族,出生于西康理塘 (今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营官坝彩玛村。1920年,根据九世班禅卜算,经本寺德哇仓活佛等上层喇嘛寻访,被认定为四世嘉木样的转世灵童,从西康迎至拉卜楞寺坐床。翌年,从本寺持律大德钦饶嘉措受沙弥戒,并跟从经师智华嘉措学习藏文。1924年他9岁时,逢九世班禅到兰州之机,遂同全家人前往兰州拜见班禅大师,受长寿灌顶。其  相似文献   
2.
15世纪初期,瓦剌(亦称西部蒙古)势力强大起来后,即与明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发生着重要关系,构成为西北民族关系的特殊局面。首先是对丝绸之路要道——哈密的争夺,双方经过三十多年的反复较量,明朝政府苦心经营的哈密、沙州、罕东、赤斤蒙古诸卫地区,落入了瓦剌之手。其次,虽在关系紧张时期,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也仍然不断。瓦剌首领及其大小头目既接受明王朝封官授赐,又贡使“络绎于道,驼马迭贡于廷”,联系密切,蒙、汉等各民族间的民间贸易更是往来不断  相似文献   
3.
自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王室与西藏地方正式建立政治隶属关系以来,在这约七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密切往来,相互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不过,我们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则认为,在那人民无权的时代,各民族领袖人物的活动,无疑对本族人民的行动发生重大影响,对当时社会进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今天探讨蒙藏关系史,不仅不得不着眼于,而且必须着眼于这两个民族当时站在历史潮流前面,挥麾前进的领袖人物身上,去找纷繁关系的主要脉络。其次,笔者深感蒙藏两族关系史长河中的很多高峰阶段,似以宗教为经,以政治为锦交织而成。或者说,蒙藏关系长剧的若干高潮场面,多是由蒙古汗王与西藏佛教领袖登台合演的。这可能也是蒙藏关系史所具有的一大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蒙古人最初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亦作珊蛮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我同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都曾普遍信仰过这种宗教。萨满(巫师)的活动,主要是以装神弄鬼为人“驱邪治病”;用火炙羊胛骨为人“占卜吉凶”;借鬼话神语解答人生祸福、生死诸难题。还有蒙古人颇为重视的祭祀活动,也均须由巫师击鼓诵经,膜拜祈祷。此外,萨满教的禁忌也很多,除有关生活卫生者外,多属迷信讲究。 蒙古人在对这各路鬼神、日月山川、风雪雷电等自然物的崇拜信仰中,是以“天”为至尊的。《蒙古秘史》一开始就记述成吉思汗始祖孛儿怗亦那,是“受有天命而降生的”。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在鄂嫩河畔即大汗位时,萨满教巫师阔阔出在会上庄严宣告:“今奉天命命  相似文献   
5.
蒙古高原,自古即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从战国以来,匈奴、东胡、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民族,曾在这里出没隐现,聚散离合,政权更迭,勃兴衰亡,演出了一幕幕威武壮观的史剧。 蒙古族的起源,正是同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蒙古族的民族成份,也颇为复杂。长期以来,中外蒙古史学者对于蒙古族源问题,说法种种,争论未决。若加以综合归纳,其中有研究价值的主要是匈奴说、突厥说、吐蕃说、东胡说四种。现就这四种说法,分别述评于后。  相似文献   
6.
当成吉思汗“手握凝血”降生,以及后来跃马弯弓前进的时候,蒙古高原上有如“群牛抵角”,大小近百个氏族、部落在不断“互相攻劫”,“天下扰攘”,“人不安生”,结束分裂、混战,实现各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成吉思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了蒙古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以他个人杰出的才能,战胜了所有政敌,把长期不相统属、混战不已的蒙古各部统一了起来,1206年建立了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绥服万国,兼并敌众,成为至高的合罕”。正是在这种形势影响下,畏兀儿(今作维吾尔)王巴尔术阿而忒的斤,才下定决心除掉头上“太上皇”式的西辽少监,摆脱西辽的控制,归附于蒙古汗国的。  相似文献   
7.
<正> 俺答汗(1507—1582,亦称阿勒坦汗)是十六世纪蒙古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戎马创业,消除封建割据,使蒙古地区出现了相对的和平安定局面;他开发漠南,使这里农、牧业生产,城镇建设,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十六世纪后半期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不拟对俺答汗作全面评论,仅就他在蒙汉、蒙藏民族的关系方面所做的历史贡献,简略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秋,明将徐达、常遇春等北取中原,期于大都会师。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卒后谥号顺帝)携后妃、太子及宗室北走。以妥欢贴睦尔为首的蒙古封建主被迫退出中原后,仍沿用元朝帝号、印玺、宣敕金牌及官制等,企图重新入主中原,与明朝形成长期对峙局面。在明朝辖境内,也还居住着几十万蒙古族,例如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与新疆东部的沙州、罕东、赤斤蒙古、哈密等卫所所辖地区,就有不少蒙古族,明朝政府任命其已归顺的头目为卫所的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及镇抚等官职。新疆天山南北则有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下的蒙古族,明代也称其为“别失八里”、“亦力把里”或“吐鲁番”。东部蒙古(明代称鞑靼部)势力衰败后,哈密和吐鲁番北面的瓦剌势力崛起,打败察合台后王,迫使歪思汗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此后,察合台后王、瓦剌封建主及明王朝三方,围绕丝绸之路上的要道哈密,既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又保持一定的政治、经济联系。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9.
蒙藏民族关系源远流长,自13世纪上半期蒙古王室与西藏地方正式发生政治联系以来,在这大约7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蒙藏两族人民关系密切,友好往来,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蒙藏关系史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是以波浪式向前发展,有低潮阶段,有高潮阶段.而较特殊的是这些高潮阶段,似以宗教和政治为经纬交织而成.或者说,蒙藏关系历史长剧的若于高潮场面,是由蒙古汗王与西藏宗教领袖,合台演成的,既闻马蹄噔噔,又见香烟缭绕,威武壮观,动人心弦.例如13世纪上半叶的阔端宗王与萨班法主,13世纪下半叶的忽必烈皇帝与八思巴法王,16世纪下半叶的俺答汗与三世达赖索南嘉措,17世纪上半叶的固始汗与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及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等等,他们合演出一幕幕史剧,共建成一座座丰碑.此种情况,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可能是独具特色的.下面仅就蒙元统治者利用萨迦派代理吐蕃、喇嘛教成为蒙古族的主要宗教信仰、蒙藏两族政治宗教势力的进一步结合等方面,谈点肤浅意见,并乞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各游牧民族,出于各种原因,一批又一批地从大漠南北或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迁徙移牧,远在张骞通西域前,已踏出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草原通道。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完全控制或占有丝绸之路,成为经营西域及东西方贸易的主宰者。所以说,中华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开通、维护和发展,都各自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