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笔力精悍,脍炙人口,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所喜爱。可是,多少年来,对农村三部曲写作和发表的时间问题,却众说纷纭。有的说,“《春蚕》写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一日,《秋收》作于一九三三年一月,《残冬》也是一九三三年写的。”  相似文献   
2.
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江西九江学院文学教授李彪撰写的<多维视角下的鲁迅论稿>专著,2008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30万字,分为六篇及附录篇.第一篇是"人格篇",主要论述鲁迅思想、性格、人格、文格及其有关等方面的问题.第二篇是"比较篇",主要论述鲁迅作品与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以及鲁迅作品的乡土性.第三篇是"杂文篇",主要论述鲁迅杂文与<野草>等作品的特色.第四篇是"教育篇",主要论述鲁迅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第五篇是"评价篇",是对研究鲁迅的一些专著进行的评述.第六篇是"悲剧艺术篇",这组论文均被中国人民大学<鲁迅研究>全文复印,是李彪教授研究鲁迅的重要突破.最后是"附录篇",一是收入评论家对李彪教授和<鲁迅悲剧艺术论稿>的介绍与评价;二是将李彪教授已发表的研究鲁迅及其它的成果收存目录.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去年二期上刊载了徐忠宪同志的文章:《<春蚕>构思特色浅探》,作者认为,“《春蚕》的故事素材主要来自作者熟悉的‘丫姑爷’的经历:我们家有一位常来的‘丫姑老爷’,……他是一个向来小康的自耕农,有六七亩稻田和廿担的‘叶’。他的祖父手里,据说还要‘好’;账簿有一叠。然而,近年来也拖了债了。可不算多,大大小小百十来块罢?他希望在今年的‘头蚕’里可以还清这百十来块的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一次回答女儿燕妮和劳拉提出的“你所中意的口号是什么”时说,“对于万物都怀疑。”这话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疑质意识,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疑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问一个“为什么”。作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这是十分自然的现象。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增长才干,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认识客观来说,认识是不能穷尽的,疑问自然会产生,从认识主体看,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因而主客观总是处在不断的矛盾中,即知与不知的矛盾,所以必然会出现许多疑问来。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作品,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为众多批评家所赞扬。建国以来,陶渊明研究在古典文学领域一直是“热门”课题,其热潮方兴未艾。倘若纵观中国文学批评史,我们不难发现:历代关于陶渊明的研究,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时代不同,美学趣味不同,人们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毁誉纷纭、莫衷一是,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存在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故,王瑶在《陶渊明研究随想》中着重指出:这是陶渊明研究中一个必须正视的重要现象。(见《九江师专学报》1984年一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