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最近我们翻阅旧书报,发现廖仲恺在广东第二次农品展览会上的演说《农政与农业团体之相互作用》,为迄今所出诸种廖仲恺文集所未收.这篇演说词刊载于1922年11月广东地方农林试验场编印的《广东第二次农品展览会报告书》(藏广东中山图书馆)中.据记载,这次展览会举办于3月1日至10日,廖于3月6日下午演讲.报告书篇首冠以陈炯明像,署为"广东第二次农品展览会会长",继刊陈炯明和时任广东临时省长陈席儒分别写的序言.随后除刊登廖的演说词外,尚有陈炯明、林森(时任广州国会参议院  相似文献   
2.
从林则徐到孙中山等中国近代先贤都对香港紧密注视,其认识逐步演进,主要是视其对香港本相及其两面作用的认识程度和价值估量,到孙中山有意收回香港而臻于最高意境,驱动这一认识演进的是日趋强烈的忧患爱国意识和亟亟于振兴中华的心。其历史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文章先从纵、横两方面论述陈炯明是其理想--民主联邦制理想的真诚信奉者,以及他与同时期其他谈论联省自治者的区别;继从四个方面评价陈炯明的民主联邦制方案,指出他对中国实施民主联邦制作了相当精细的设计,崭露出他对中国和世界情势的认真思考及力图对中国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应对方案,且具有某种实践性格;同时,论证了陈炯明的民主联邦制所具有的新旧交替交错的特色以及循此展现的社会属性;最后分析了陈炯明民主联邦制方案未能实施的原因及其意义,着重阐述陈炯明和他所创立的致公党与孙中山和中共从离到合、又从合到离、最后归于合的曲折历程,以说明陈炯明和致公党所代表的中间阶级所 走的第三条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与孙中山研宪蓬勃开展相并行,宋庆龄研究也欣欣向荣。未庆龄传记、年谱、论文、图片集纷纷问世,呈百花争妍之状。盛永华同志积多年辛勤研究之成果,汇成<宋庆龄论》又以探索宋庆龄思想和实践的有创获的新著而引人注目。把孙中山和宋庆龄紧密联在一起研究,是本书的一大鲜明特点。诚如作者开头所指出药:“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宋庆龄和他的导师、战友、同志、伴侣——孙中山,宛如黑暗天幕中的一对‘双子星座给灾难深重的民众带来希望、信心和力量”,“当其中一颖巨星报落后,另一颗星辰依然高是天际”,“照耀着民众的长期的、…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与社会主义的连接段云章19世纪下半叶以降,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潮流竞奔于世,一些先进中国人在考虑中国发展道路时,亟图把中国近代化与社会主义相连接,这是一个迄今犹在探索的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历史难题。孙中山曾在这方面殚思竭虑,图辟...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为了把沦为半殖民地的落后中国,改造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近代化强国,提出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近代化理想,并为此而花费了毕生的精力,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奋斗。尽管这一理想终孙中山之世未能实现,但它是近代先进中国人向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最光辉的记录,展现了一个民主革命先行者和真诚爱国者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反映了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思想。剖析孙中山这一理想,总结其经验教训,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思想具有两大转型特征。一是由古代农民战争转进到近代农民战争;二是由农民政权向封建政权蜕化而又呈向资本主义性的开明专制政体转进。这都与广东有直接、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犬养毅(1865—1982)号木堂,是近代日本的一位重要政治活动家。在辛亥时期,他始终注目于中国政治事态的演变,与中国资产阶级各派都有联系。武昌起义爆发。他亟欲使中国的事态按照其夙愿发展,抱病赶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与同时期日本其他来华人士的言行有同有异,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意愿有投合也有异趋。弄清并且剖视这一活动及其反应,对我们了解日本同辛亥革命、革命党人的关系将有所增进。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过一场严重的斗争。这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上层和下层出身不同,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联系有多有少,因而在政治经济要求上,以及为了达到各自目的而采取的途径和手段上,都存在着分歧、矛盾和斗争。一个主张在不根本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良,一个主张采取革命手段,根本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这些分歧、矛盾和斗争,通过各自的政治代表,就表现为历史上有名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它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愈趋明  相似文献   
10.
1911年底,孙中山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初,特为同盟会上海机关报《民立报》题词:“‘合’之一字最足为吾人警惕,”这是他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语,既是其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又是其对加强党内和全民团结,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和合力建设民主国家的强烈期许。意味深长,值得认真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