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米芾《画史》是古代书画论、书画评的重要著作,影响深远。近二十多年来,画学家为这部论著做了系统的版本校勘、标点和文字注解诠释,出版了多种整理本,既便于读者阅读,也推进了《画史》研究的发展。但仔细研读这些整理本,可以发现这些新本有的选择底本不够严格,文字校勘不够仔细,句逗标点不够准确,注释、串讲有不少失误或有待商榷。今合为“整理本的几个问题”与画史专家和读者一起讨论,以期在现代认识的基础上对这部著作有更确切更深入的了解,有新的、适应不同需求的整理本问世。  相似文献   
2.
西方历来重视悲剧。悲剧创作和理论都极发达。但在我国传统的戏剧美学理论中并没有如现今广泛使用的“悲剧”概念,也不曾用这种观念来研究整理我们的戏剧遗产。直到本世纪初,一些通晓中外戏剧史、美学的理论家才把西方悲剧论引入我国的戏剧研究,始在理论上接轨。但中国悲剧史的研究仍然进展缓慢,以致于近百年里还没有一部悲剧史。这无疑是我国戏剧史、戏剧美学研究中的一个缺陷。最近,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青年学者谢柏梁撰写的《中国悲剧史纲》,既探讨了中国悲剧作品和理论观念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重视戏曲舞台特征的剧作家和评论家,历来都强调戏曲语言的通俗性和口头化,并尤其推崇元杂剧在这方面的巨大成就和优秀传统。徐渭《南词叙录》称:“与其文而晦,曷若俗而都之易晓”,凌濛初《谭曲杂劄》也提倡“曲家一种本色语”以表现“人间一种真情话”。王国维更称赞元杂剧多用俗语为自古以来中国文学的新发展。通俗性的口头语范围很广。现存一百六十余种元人杂剧剧本所吸收和应用的口头语,就有成语、谚语、谣语、歇后语等多种类型。近数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事元剧语言研究,先后出版了徐家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朱居易的《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陆淡安的《戏曲词语汇释》。这些专著,从搜集语言资料到考证诠释词义,都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但研究重点偏于语词,特别是杂剧中的方言语词,因此对元杂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彭比部集序>是汤氏的一篇佚文,至今未被其诗文集和辑佚收录.本文迻录全文,并较详细地介绍彭辂的生平遭遇和诗文主张,分析汤序写作的背景和它的文献意义.它对考述汤显祖的交游和研究他的诗文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人前作《汤显祖佚文两篇》,刊98年5月30日《文汇读书周报》。后读明人别集,又得显祖《皆春园集叙》,很为重要,因作“汤显祖佚文拾零之二”。其序全文如下:通州桐柏水之南,与姑苏挟海焉。姑苏多文人,或父子兄弟相世,以海为灵。通当亦有然者。后从长安见陈思进省郎,貌敦而蕴,明示我其父书,为司寇,甚流博焉。客曰:非徒其父子然己(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16“己”作“也”——江校),省君之季父为孝廉名甫,亦盛有所蓄。不能去太夫人,方壮,遂绝意都试。稍有诗歌文集如干卷,杂剧二十种馀。整御示流映,各极其体。如其人,斯亦能世其家,锺海之灵也。…  相似文献   
6.
1983年至1984年,中华书局相继出版了两部校勘、笺疏《世说新语》的重要著作,一是余嘉锡先生所著《世说新语笺疏》(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一是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两位先辈各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从事《世说》及孝标注的校勘、笺疏,完成了两部各具特色的大著,这在我国《世说》研究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余徐两家的笺疏与校注有一些共同点,例如他们所取的底本、参照本都是现今所知、所存的善本和精校本,如影印唐人写本,影印日本金泽文库所藏宋本,明嘉趣堂本,近代王先谦校本、沈宝砚校本等等,可以说汇集了各种善本的长处.其次,两家都重视注释.他们对《世说》原文与孝标注文的语言文字疑难、文物制度的不明难晓处都作了必要的诠释,为阅读提供了很多方便.第三,《世说》原文与注文涉及到大量史实和众多人物的社会、学术、文化活动,不少出自私家杂记,其史实正误、史地律令沿革、文物制度和变迁都有待考证.余徐两位文史名家于此都十分着力,都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与收获.故无论余氏的《笺疏》或徐氏的《校笺》,都是集校、笺、疏于一体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