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南朝世族地主庄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园和庄园经济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著述,但由于史料不足和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致使很多方面的问题至今仍然若明若暗。笔者在此仅就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出现的世族地主庄园,对当时庄园内部的阶级结构、经营范围、管理方式以及经济效益等问题作一初步探索,敬乞诸专家批评赐教。一、庄园内部的阶级结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世族地主庄园。史书上称墅、园、宅等,尽管名称不一,但从其内容来看,都是以经营土地为主,兼营果、桑、竹、渔等独立的经济实体,与汉魏时期的地主  相似文献   
2.
关于秦代的统治思想,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文章,分别肯定了法家和儒家思想在秦代的地位和影响。但对阴阳家思想在秦代的地位与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就阴阳五行说形成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对秦的影响,说明阴阳五行思想在秦代统治者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和法家、儒家思想一起,相辅相成,构成秦王朝思想统治体系。1 阴阳二字起源甚早。商代甲骨卜辞中已见“阳”字。周代金文中不仅发现“阴”“阳”二字,而且有的将阴阳连在一起使用。阴阳起初是言山、水与太阳之向背关系。《说文》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与阴相反,即是指水之北,山之南。《诗经·大雅·公刘》中说:“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既岗,相其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经济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光辉巨著《史记》熔铸了他毕生的心血,其内容丰富,哲理深刻,两千年来一直为后世所推崇。而集中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的《货殖列传》则历来被视为奠定《史记》这部伟大史著的“瑰伟奇变”的大文章。其“千汇万状,震荡六合”1,“将天时、地理、人事、物情历历如诸掌”2,更为后世学者所倾慕和叹服。笔者据其文对司马迁经济思想作一探析,以求方家赐教。一、农虞工商四业并举的经济观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西汉初,汉王朝统治者仍沿而未改。史载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  相似文献   
4.
唐朝既是我国道教兴盛发展的时期,也是茅山道最辉煌的阶段。此间茅山道宗师名徒辈出,誉满朝野。他们不仅遍迹全国各大名山,潜心修炼,而且著书立说,传道布教,从而使茅山道的修炼理论和斋醮仪规更加完善,传至南北各地。  相似文献   
5.
魏晋佛教的玄学化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势力的增强,佛与道、儒之间的斗争逐渐展开并日趋激烈。其间较大的争论有“沙门不敬王者之争”、“因果报应之争”、“夷夏之争”和“神不灭之争”,四次争论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而且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司马承祯在继承茅山上清派服气养神内炼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禅定学说和儒家正心诚意的思想,提出了以坐忘炼神,以“五时”、“七候”炼形的修道成仙理论。这一理论既丰富发展了上清派的修炼理论,又为晚唐两宋的内丹学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道教在北朝经过寇谦之改革之后,曾一度成为北魏的国教,其后楼观道在陕西兴起,形成新的道派。 道教的发展引起了佛道之间的激烈斗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先后两次发布诏令,禁断佛教,史称“二武 灭佛”。  相似文献   
8.
全真道兴于金盛于元 ,是我国历史上与正一道对峙的最大道派之一。王重阳作为全真道的创始人 ,他不仅躬自出家修道 ,著书立规 ,而且招徒布教 ,立会弘道 ,为全真道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真之盛 ,重阳颇有功焉  相似文献   
9.
成玄英是唐代治“重玄”道学的杰出代表,其综众家之长注疏《老》《庄》,深发“重玄”之妙论,“不舍仙家之术,更参释氏之文”,既言修身治国,亦云非有非无。在修炼观上,则主张去躁归静,性命双修。在道教思想理论和道教修炼理论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在其归隐茅山的四十余年中,他不仅吸收葛洪、陆修静及寇谦之道教改革之成果,而且立炉炼丹,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道教的炼丹理论。他以上清经为基础,融儒佛道为一体,创立了茅山宗,开宫观道教之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