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故我·他人——谈索尔·贝娄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以“对人类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理解和分析在人物塑造上则表现为对人的完整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在他的作品中,贝娄将人物的自我作为叙述的中心,在自我、故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中塑造自我。本文结合当代哲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贝娄的人物塑造,和其表现出的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指出了他们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一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主人公艾米丽与当时社会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及其成因,并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艾略特是二十世纪整个上半叶辉映西方文坛的先驱,他的早期代表作《荒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宣言书”。通过对这首诗中的21位女性形象的梳理分析,笔者发现没有一位形象是积极正面的,而隐藏在这些形象描写的背后的诗人对她们的态度也是或斥责、或鄙夷、或嘲讽、或忽视,最多也只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这些都反映了诗人的反女权主义倾向和传统的男权视角。  相似文献   
4.
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性是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英语语符具有时间单维性和生命流动性的特点,汉语语符具有平面图画性和空间多维性的特点.这种语言维度的差异反映在诗歌创作的领域,表现为意象派诗歌中时间瞬间意象和中国古典诗歌三维空间意境的分野.仅以抒情的纯粹性而言,中国古典诗歌实现了诗歌语言维度的最大化,具有虚实相生和时空合一、视角通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悲剧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田里的守望”以十六岁少年霍尔顿为主人公,以其在精神病院自述的形式详细追述了自己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展现了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悲剧。本旨在解读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对外宣传翻译质量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归纳出安徽省对外宣传翻译中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1)粗枝大叶的错误;(2)词语滥用;(3)欠额翻译的错误;(4)专有名词和术语翻译混乱,没有规范统一;(5)缺乏背景知识,误解原文意思;(6)死译硬译,漏译,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信仰复归"浪潮中,约翰·厄普代克创造出小人物"兔子"。"兔子"的追寻信仰代表了作者本人对于信仰问题的探索。作者通过展示"兔子"在信仰追寻中的宗教观念变迁,深刻地说明了宗教信仰已无法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指引;"信仰复归"已不能成为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文学中回归自然的倾向洪增流,尚晓进关键词美国文学,回归自然,浪漫主义,超验主义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人类便向自然展示着作为征服者的伟力与骄傲。然而,文明社会又给人以种种压抑和束缚。在文明的枷锁中.人类渴望着重归自然.寻回那片自由而纯净的天空。这...  相似文献   
9.
结合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宗教氛围,对福克纳几部主要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演变的过程,以求全面公正地评价作家的宗教观及其在作品中塑造这些各具特色的耶稣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了美国现代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两篇代表作,认为其中<圣经>原型的移位运用揭示出一个共同的宗教主题:"上帝死后"人类由于不能互爱造成的精神荒原,以及人间之爱的拯救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