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并确立了民族志方法的三大原则[1]4,马氏的田野工作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人类学者视为圭臬.  相似文献   
2.
3.
温士贤  彭文斌 《民族学刊》2011,2(3):25-31,91
吴泽霖先生1950年代初任职于西南民族学院,为该院民族文物的搜集与博物馆建设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吴先生早年从社会学研究转向民族学研究,并专门致力于中国的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博物馆学术活动具有双重的意旨,既有传译文化、教育民众、实现民族团结的现实考虑,又有创建民族学"实验室",将民族博物馆回归学科框架的学术诉求。纵观其学术发展脉络,可以说吴泽霖的民族博物馆思想是对其早期学术关怀——即种族平等问题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混合农耕现已取代刀耕火种成为西南山地民族的主要农耕模式,通过对怒江峡谷中农耕模式的研究发现,以粮养畜、以粪肥田的混合农耕模式与当地的山地环境非常适应;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地维持着当地农业的生态平衡,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当地村民的自给自足;秋那桶村的混合农耕为山地民族的生计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温士贤 《民族学刊》2012,3(5):52-59,93
《中国西南的族群之路》是斯蒂文.郝瑞教授族群研究的代表作,在此书中他将凉山彝族地区不同群体的族群性划分为四种模式,并对四种族群性模式的成因进行对比和解释。通过对此的解读和思考,希望能对郝瑞的族群理论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对理解西南族群关系以及处理当前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移民群体从原本的社会结构中脱嵌出来,在短期内难以融入移居社会,进而成为社会夹缝中的边缘群体.面对边缘化的生存情境,不同的移民群体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20世纪90年代,云南山区的苗族群众进入广东阳江代耕.在边缘化的生存情境中,他们并没有走上同化的道路,而是建立相对独立的代耕社区,并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和亲属网络建构自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