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嫲”在客家方言里最常见也最有代表性。部分地区用它来称母亲,不过,它主要用作性别标记,指女性或雌性。研究结果表明,客客方言“嫲”来源于中古称母亲的“摩”,本字则是鱼部平声的“母”。  相似文献   
2.
语文辞书兼类词和多义词释义中不宜出现原词,今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三种修改办法,供语文辞书的编纂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释义有三个方面值得商榷:第一,使动义不宜用“【A】使A”释义格式;第二,象声词也应尽量释义;第三,释义所用词语词义应尽可能是词典所收词语词义。  相似文献   
4.
客家“山居稻作”文化及相关文化事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生活的空间是山区,农业种植以稻子(水稻和旱稻)为主,所以客家民系形成了"山居稻作"文化,这在客家方言上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这种文化下的生存条件较差,相关的文化事象很多,例如二次葬、女子天足等.从本质上说,"山居稻作"文化是山区小农经济的文化体系,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尽力克服其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5.
以近年《人民日报》的语例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说明词语的态度色彩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语文辞书应该密切注意这种变化,并与时俱进,及时修订词语解释中的相应内容。  相似文献   
6.
江西石城话属客家方言无疑,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角度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著名的方言学家,李如龙先生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广泛、深入和持续的方言田野调查实践,是方言学科赖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源;(二)比较是方言研究的主线,多视角、多层次的比较,历时的与共时的比较,才能充分揭示方言规律,建立科学的方言学理论;(三)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方言学应该为丰富和发展人民的语言文化生活做出积极贡献;(四)方言学要提倡类型学研究;(五)方言学研究应兼通相关学科,做到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凡例"部分也要"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凡例"部分有一些失误,例如一些词语运用不妥当,部分符号说明不一致,有的变调介绍不准确,个别术语名称不统一,少数标点符号不规范.据此看来,<现代汉语词典>"凡例"部分也应该有所"修订".  相似文献   
9.
温昌衍 《学术研究》2008,(4):141-146
词汇比较表明,大本营地区的客家方言分为三片:粤东、粤中为南片,赣南、闽西为北片,粤北为南北混合片.这种分片有语音旁证,也有其历史背景.就小片来说,南片可分为粤东小片、粤中小片,北片可分为赣南小片、闽西小片.其中粤中地区有一种"蛇话",也是客家话.  相似文献   
10.
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赣方言早期一体,都属于古赣语———南下至江西(赣北、赣中)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即亻奚语的底子上形成的古代江西方言,后来异地分居,各自发展:赣北、赣中等地的古赣语因为处在开阔的近江、近湖地带而以开放式方式发展演变(大量吸收它北方的方言的成分),形成现代赣语———赣方言;随客家先民进入赣南、闽西的古赣语由于处在闭塞的山区而以封闭式方式发展演变(保存了多得多的古赣语成分),形成客家话(后来随移民延伸至粤东、粤中),它们最终一分为二是由于方言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