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春节前的几天,我的留学生同学、好闺蜜张璐瑶从老家山西忻州到北京来玩.一是陪着好友来咨询整容事宜,二是想去协和医院配眼镜.作为"地主"的我当然要招待这位好闺蜜了.张璐瑶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忙东忙西地在北京奔波了好几天,可以说是从西北到东南,把北京城走了个遍,刚到我这儿,还没呆上1个小时,就又想出门转悠了.  相似文献   
2.
正几个月前,我开始了在美国的高中学习生活。虽说来的时间不长,学习环境还不太适应,但是也小折腾了一下——转学。要说最初的那个学校,校长老师同学都对我挺好,就是离家太远,麻烦老师接送,每天要花两个多小时,不方便。最大的原因是每天上《圣经》课,每周去教堂,时不时做基督教作业。不会做就得靠我婶婶,最后她都烦了。其实,她早就物色好了一所新学校:Portland Waldorf Schools(波特兰华德福学校),就等着找个合适的机会让我加入呢。  相似文献   
3.
潘钦楠 《北京纪事》2014,(11):57-59
大概是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忽然想独自一人在偌大的北京城四处瞧瞧逛逛。一天,我穿戴整齐从家出门,到达学校附近,同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年人一起等待超市开门。他们希望能买到早上第一批最新鲜的蔬菜水果,而我只是想把沉重的书包放进超市的寄包柜里,好开始一天的行走。从超市出发,只要买一瓶普通的饮料就可以乘坐超市的班车。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的假期一晃就过去了,新学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回到悉尼,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位小伙伴——我在墨尔本上预科班时的"老班长"Andy,他当初只差0.1分就能考入麦考瑞大学,不用"漂"在墨尔本了.去年复活节时,Andy和我预科班的室友来悉尼玩了几天,一直感慨和我们一起时的好日子.Andy明明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我跟他聊天感觉他当时的负能量却是满满的——被房东欺负、考试挂科、因羡慕别人而感到自卑.正好那段时间,一篇题为《在国外,有20万抑郁症留学生在假装生活》的文章被疯狂转发,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也时常能看到一些被负面情绪困扰的声音……上面提到的文章说,耶鲁大学2013年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抑郁症状. 当自己一人独自在外,缺乏关爱的时候,负能量会井喷式爆发,孤独、不适、压迫都会被无限放大.文章还列举了好几个留学生因抑郁症自杀的例子.看到班长当时的状态,我和其他同学都担心班长离抑郁症不远了,纷纷建议他尽最大努力,快些结束那边的课程,转学到麦考瑞读大二.我们希望能让班长换个环境,能用我们"小吵小闹"让他甩掉之前的种种不适应.  相似文献   
5.
赵老师,我老爸大学时的同学,一个在澳洲大学多年教中文的老师。人很好,见面就管我叫侄女,是个特别亲切的叔叔。在悉尼,赵叔叔只是千千万万华人中的一员,在我眼里他过得很幸福。在说他之前,我先来聊聊在悉尼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生活在这里的华人状况。说的不一定对,更谈不上全面,毕竟我在这儿逗留的时间还不算长,经历也很有限。在国外的留学生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吐槽,说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而国内则“又脏又乱又快活”。这句话其实也道出在国外的很多华人的心声,同样以近十几年国内一些人的眼光,华人的生活状况确实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惬意。  相似文献   
6.
7.
暑假终于来临,期盼已久。结束了一学年的课程,心已经和遥远的大北京紧紧连在一起。第二天一早,我就和黎晔星同学搭乘海航的飞机,踏上回乡的行程,对学校和老师的依依不舍早就丢到了十万八千里以外,等两个月之后再矫情吧。回家,先把最重要的包拿出来,其实也没什么,也就是护照和120·每个去美国读书的同学(持F-1签证者)都会拿到的一张表格]。对了,还有成绩单,放假前一个个催着所有的老师给我赶活出数,拿到手之后,扫了一眼,看到有Kate的签名和学校的章,心里就踏实了。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形容自己是个"学渣",但是遇到功课上的问题,还算是个愿意去认真解决的好学生.到麦考瑞大学读了两个多月,确实像传说中一样,我也认为这个学校是不水的,老师对待学术也很严谨.但也有个别老师以带学生读PPT为己任,他们不是很有耐心,如果你问一些挺简单的问题,他们可能还是叫你自己看书吧,就这样.在我们身边,是有四五个纨绔派的学生晃来晃去,不过,一旦在麦考瑞待久了,再土鳖也会被麦考瑞迅速调教得品学兼优.但在学校的三年,第一年算是被"过滤"一样,一些彻底没了信心的学生基本会止步转方向.  相似文献   
9.
潘钦楠 《北京纪事》2013,(10):65-67
还记得三个月前,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天天撕写满倒计时的便利贴。那时,我和黎哗星期盼着放假一起回国。两个半月后,我们又在首都机场碰头,互相诉说着“我们一点都不想走”。就这样嫌弃着对方的矫情,带着不愿离国的心情,进入到美国的新学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谚语说:"人闲长头发,心闲长指甲."给自己放大假的时候,我对这句话算是有了体会,觉得还是忙点好.过了春节,3月开始在国内读新南威尔士大学预科.我的心情处于两个极端,一边觉得开学终于有点事儿了,另一边是实在舍不得自己的假期,从小到大每次面临开学时都会这样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