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势不可挡的数字化浪潮正推动并促逼人类社会加速迈向数字社会这一全新社会形态。在日益被数字技术和智能算法所催生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中,青年的生活图景与实践催生出“圈地自萌”与“无序抗争”的样态转向。“内卷”而“焦虑”“躺平”而“倦怠”“精神内耗”而“星座占卜”等一系列青年文化样态的生成与热议,恰恰凸显着在这全新的数字发展环境、加速的社会生活和物质精神双重压力境遇下,青年所作出的行为选择与思想层面的变相投射,隐喻并折射出青年的情感依托、内在需求与价值理念。数字时代所建立的虚拟世界一定程度上对于青年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文化意识产生了侵蚀,在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混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时间异化与空间异化的共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意义创造的“缺位”、数字技术的“越位”与自我认知的“错位”等现实困境。对于数字社会转型中青年意义世界的退隐,应尝试从文化建构的深化、价值追求的提升与心态秩序的形塑之维度予以再造。  相似文献   
2.
[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相应地对两大社会制度及其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从“一边倒”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转换。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大社会制度的演进逻辑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两大社会制度的认识及实践,形成新时代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两大社会制度关系理论的中国智慧,以深刻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两大社会制度间相处之道之现实启示与未来走向,对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人类文明正在经历一场立体化、多要素、全景式的数智化变迁。正是在数字智能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互建塑与型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延展性发展空间并呈现出数智化转型的现实图景。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形成,是在惯习空间、资本转换与教育策略发生变化的场域变迁中为实现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实践需要,也是一种涵盖技术内嵌、认知革新以及价值耦合三重意蕴的范式变革探索。数字智能技术的不断嵌入与拓展,在技术赋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挑战,必须深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转型中所存在的场域变迁及其价值限度,并对其进行优化建构与路径创新。在实践逻辑与理论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转型仍可能存在技术理性与价值指向在有效融合中的张力、现实空间与虚拟世界在内在统一中的缺失、内容供给与传播方式在价值意蕴上的遮蔽等价值限度问题。未来应运用韧性思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路径创新,构建韧性之“道”,达成技术与价值“共轭互济”的育人使命;打造韧性之“器”,培育现实与虚拟“虚实相生”的育人生态;搭载韧性之“事”,创新人工与数智“内嵌耦合”的育人载体。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