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漫长海陆边境线的延伸,包括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南方(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往今来对外交往的孔道,实质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海陆国际大通道,绵延万里,延续千年,承载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也积淀了交通文化的变迁。从交通文化三分之器物、制度、理念的有形载体部分——交通器物文化的角度,梳理“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线路、节点)、运输工具、运输方式等变迁,总结在“大历史”视域下、丰富的自然实验场景中,丝绸之路器物文化的变与不变,分析背后的原因和规律,陈列丝绸之路演化积淀的线路和节点,形成大集合,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国际通道面临现实困境时把握本质,遵循规律,从大集合中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通道实现更好推进与建设。  相似文献   
2.
(一) 人们使用“长官意志”这个概念,是从列宁的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引来的。在这篇著作里,列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时说,马克思“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在这里,列宁讲了“长官意志”和社会发展规  相似文献   
3.
“211工程”项目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照进入“211工程”的前提条件和遴选条件,本文分析了我校现状,提出了学校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的讨论中,不少文章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问题。主张“人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的文章有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理由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巴伊土(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国际运输通道作为"设施联通"的先行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骨架,其实质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扬,研究该通道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从文化的视角挖掘交通通道的软实力。东汉—贵霜—安息—罗马与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在古新丝路上交相辉映,故而通过古新丝路的对比,从通道的器物文化价值、制度文化价值、载体文化价值三方面剖析通道的文化价值,既可以借古明今,又可以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这喜庆的时刻,首先让我代表学校党委、学校行政向辛勤工作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节日的祝贺!向曾经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莅临今天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陈确,浙江海宁人。生于明万历32年(1604年),卒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初名道永,字非玄。又名筮永,字原季。清顺治4年(1647年)“国变”后更名确,字乾初。陈确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一个高峰。在民族矛盾斗争中,他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陈确把明王朝同清王朝的矛盾和斗争,看作是民族矛盾和斗争,他是站在民族自卫立场来看问题的。他和当时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一样,在社会大动荡时代极力探讨国家兴亡、社会治乱的根源。他探讨的结果,认为有三大弊端,把“中国”搞贫弱了。一是宋明理学的传播,造成“学失教衰,无人不昧其本心,无人不丧其本心,而犹覆之以义理之言,玄之以性命之旨,若可跨孔孟而之上。言以近佛者为精,书以非圣者为经,晦蒙蔽塞,积五六百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世界科技形势和我国知识分子的现状,阐述了高等学校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应从中国国情出发,致力于满足社会需要。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实行向社会投标,开展校际竞争。提出继续工程教育应从“新、深、精”入手。做到“教有针对性、学有实用性、管有指导性”等观点。并认为其活力来自“短、频、快”。同时强调了教与学应“适销对路”。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月间,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决定的正确性与重要性,指出: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中央的《决定》和小平同志的讲话,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目前,全国高等院校都在认真学习领会《决定》和《讲话》的精神,结合各校具体的情况,制定贯彻的措施。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在全国形成,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如何搞,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