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变型”艺术创造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造成“流变型”艺术变体的原因有三:心理上的“回归”、艺术上的“认同”和政治责任的回避.“流变型”艺术使“原始型”作品的内在意蕴得到了升华,它具有多元审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血溪》以新的艺术观念,再现了一个民族的艰难历程。编导者用当代意识对一个古老的民族进行了反思,使其具有历史纵深感和时代的启示性。 一、一个耐人咀嚼的悲剧主题 《血溪》以土家族、汉族两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土家人把关的“峡口”为喻体,围绕“峡口”的封闭与开放的斗争,揭示了民族进程里的悲剧主题,民族的融合、世界大同的理想通过两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出来。聚居在峡口内的各民族山民都心系峡口,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冲着峡口而来。峡口是斗争的焦点,石头一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浪尖人物是石  相似文献   
3.
神理范畴审美论是建立在神理范畴本体论:自然性、铺叙性和过程的整体显现;神理范畴的创作论:随物赋形、返朴归真和回归事物本身的基础之上的。强调在艺术对象之中和诗意地栖居。这种栖居或是在虚静中超越,或者是以平常心的豁达与旷放。  相似文献   
4.
神理范畴在理论界目前尚未系统论及,本文在前此本体论基础上,引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对应研究,探讨其创作论的内蕴及其呈现的品格,同时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与西方现象学美学对神理范畴统筹观照,揭示出随物赋形、返朴归真与回到事物本身具有同构对应关系,确立了神理范畴的当下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聚焦语文教学中的两大盲点,即对直观教学理解的狭隘性和只注意语言分析而忽视意象把握而导致的语言创造能力的缺失,指出当下语文教学的常态性分析机制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并对受西方影响逐步形成的“始、叙、证、辩、结”分析式思维入主基础教育、统摄思维方式提出质疑,指出盛行半个多世纪的语言解构式分析方法是导致基础教育中语言创造意象能力弱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试论传统哲学观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体现王新勇《三国演义》作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产物.正是在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三国演义》展示的是军事斗争的方方面面,而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因此它是最集中最典型的政治社会的形象写照.那么在展示这一特...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潘金莲这个形象似乎已成定论,那就是“渲淫导欲” 的“荡妇”。从书中的吴月娘(西门庆正妻)骂潘金莲是“九尾狐狸”始,一直到现在,都是把她作为伦理的罪人骂个不休。其实,仔细考察起来,也觉骂得有失公平,从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看她的人生追求以及心理变态,倒可入木三分地揭示那个病态社会的本质。 张竹坡在批评《金瓶梅》写法时说:“写春梅,用影写法。写瓶儿,用遥写法。写金莲,用实写法。然一部金瓶,春梅至不垂别泪时,总用影写,金莲总用实写也”。不难看出,为表明“女人祸水”这一传统观念,作者有意让她参与大量的淫秽场面以暴露她的丑恶灵魂。但是在封建时代又有谁谴责过促使潘金莲放荡的罪恶社会呢?她从小“父亲死了,做娘的因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学习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作张作势,乔模乔样。”家庭的不幸,使她过早地失去了父爱和母爱;社会的残酷,使她堕入卖弄声色的生涯。是那个病态的社会剥夺了她的人身自由,扭曲了她的灵魂,改变了她的正常心理,使她最后成为封建礼教的祭品。潘金莲的“三段姻缘”集中地反映了她追求理想、而沉沦、绝望的全部生活历史。  相似文献   
8.
9.
巴东皮影戏与土家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戏是我国的一门悠久的戏剧艺术。流行在巴东一带的皮影戏由四川入境。据传已近三百年的历史。它的落户与发展,既保持了初入境时的基本风格,同时又深深地留下了土家人的审美印记。它的存在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它的发展又受到人们审美情趣的制约。盛行在神农溪两岸的皮影戏,从审美形态去看,基本属于喜剧型,从审美层次去看,除了表现传统戏剧主体风格美之外,还突出“参军”滑稽美;表现乡土音乐美;追求戏剧语言美。而这正是当地人民群众审美情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江西派诗审美探异王新勇江西派是中国十一世纪下半叶到十二世纪中叶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是在北木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南宋初期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氛围中形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尽管其中极少数成员有生拉硬扯的附会之嫌.其参与的人数之众与持续的时间之长以及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