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王海玉 《社科纵横》2013,(10):64-66
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引起人们的道德和责任危机。传统人际交流"多媒体"的特点被抹杀了,同时交流的动机和社会功能受到颠覆。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和德育教育在网络时代尤其应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从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共体“即每个人头脑中普遍受男女两性的两种力量的制约,两种力量融合的完美精神境界是作家最理想的创作状态这一思想入手,阐述了她将“双性共体“的理念融进《奥兰多》,《达洛卫夫人》等多部作品,对两性平等的追求和两性和睦相处的愿望。针对伍尔夫的“双性共体“的理念的局限性,对其内容重新阐释和拓展,结果表明无论是遭到否定,还是被重新阐释,“双性共体“的理念始终生机勃勃,并具有实际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丝蒂薇.斯密斯的诗歌《不是在挥手而是在没顶》的后现代主义研究空间,结合后现代主义的诗歌理论,采用文献综述与文学批评的方法,从人物形象、诗歌意义的多解性和诗歌的语言游戏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诗歌的不确定性。斯密斯以不定的、开敞的诗歌形态和独特的话语模式催生出主流社会之外的鲜活的生命。她的诗风不仅消解了传统单一的诗歌风格,还预示了英国诗歌中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华兹华斯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及"灵魂前存在"的独特的儿童观,分析了他的儿童观的形成的背景,儿童观内涵,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及儿童观的现实意义,目的从中为人类走出文明困境寻找理想途径,即保持童心,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5.
基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大英帝国由盛转衰时期,所以帝国意识及文化建构必定对其文学创作产生影响。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伍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去》中积极地表述了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的殖民话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从而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的伍尔夫的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城市会展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按时间效应可以分为一次性和持续性经济影响,按传递程度可以分为直接经济影响、间接经济影响和乘数效应经济影响。在理论辨析基础上,以地区生产总值为目标变量,构建操作性较强的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应用的会展总收入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和默多克文学作品《独角兽》中的自由观的共性,深度分析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自由和他者、自由选择与处境、自由与悲剧三对术语的关系,以期阐明小说中造成人物个人悲剧的原因,同时也能够加深对默多克的悲剧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