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代表着萧红对人生、命运以及这个世界全部的情感与理解,这是萧红在有生之年与这个世界所作的一次最彻底的对话。因为这部作品承载了作家的寂寞与热情,饱含着作家的忧伤和希望,在被弃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中表达着萧红对美好和爱的憧憬与渴望。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主题意蕴和内容模式又充满着人类的共同情结,诉说着人类不变的美丽梦想和对"此在"的苦痛的抗争。  相似文献   
2.
视角的"言说"——徐坤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前期作品中性别置换视角模式的运用与超越,是一种“花木兰替父从军”式的写作策略,是徐坤以迂回战术实现对男性权威的拆解与颠覆,同时作家也借助这一策略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言说的权力,树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威;接着徐坤转用女性视角模式,以理性目光不断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逼仄境遇(失语、失声、失身)和女性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张洁小说的“恋父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析出张洁小说中隐含的创作心理──“恋父情结”。在这种强烈的“情结”支配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了三种创作模式,即《爱,是不能忘记的》模式,这是作家潜意识中早期“恋父情结”的投射;《方舟》模式,表达了作家深层意识中对“父亲”的失望情绪;《楔子》模式,则传达出作者对“父亲”憎恨的心理。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心理结构笼罩下,张洁的创作便成为她潜意识心理的演绎。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辅类报刊的数量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而且随着减负的实施,这些教辅刊物的发行量还会呈下降趋势,形势是不容乐观的。但对现有这些刊物进行一番调研后却发现,其中有许多环节和领域没有真正得到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小学教辅类报刊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中小学教辅类报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萧红小说情节结构模式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抛开传统小说模式的评价系统,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或者说用“向内转”的方法来探究萧红小说的情节结构特色,发现萧红小说中蕴含一个宏大的情节结构模式———“背弃-逃离”模式。这一情节结构模式贯穿于她的大部分作品中。通过对这一情节结构模式的探究,还发现作家心灵深处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结”———“仇父”情结。  相似文献   
6.
卡尔维诺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后发表了三部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寒冬夜行人》、《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这三部小说都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文本意义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他在《美国讲稿》中又提到对文学创作精确性的追求,提倡晶体写作,对随心所欲地使  相似文献   
7.
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不仅仅是源于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史意义,更在于她作品中所蕴藏的丰厚意蕴.她在关注人类生存状态、意欲启示改造国民灵魂的同时,还十分重视传达个体的生命体验与民族心理积淀,这令她的作品不断地呈现出强大的神话原型意象,大地母亲原型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女神崇拜心理对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说并不奇怪,因为在北方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中,一直存在着女神崇拜这一心理原型,特别是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新发现更为这一推断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通过分析考察,我们发现萧红的作品中也存在这一文化心理原型,只不过其形式已发生了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9.
编辑话语是从编辑活动中产生,对编辑主体、编辑对象以及接受群体同时产生影响的一种语言形式。具体表现为编辑话语是蕴含在编辑活动中的一种话语实践,它不仅是构成思考、产生意义的方式,也是构成它们试图控制的那些主体的思想意识、心智活动及情感生活的要素。编辑话语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性、主体性、整合性、内隐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形象她们天资聪颖,容颜美丽,但命运多舛.在以男性为话语中心的传统批评界,这些女性一直被看作是红颜薄命的典型代表,但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结合原型心理学的有关理论,重新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审视时就会发现女性边缘意识与潜藏在其内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对女性命运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