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孔子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柏拉图关于文艺的看法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功利主义的文艺观。但相比之下 ,孔子重人 ,柏拉图重神 ;孔子重善 ,柏拉图求真 ;孔子重直觉、经验和判断 ,柏拉图重分析、推理和论证。二者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中西传统文论的不同理路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的白话新诗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吸取古典诗词的艺术营养外,更主要的是从多方面接受了外国诗的影响,加之诗人不同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形成了各种风格流派。象征诗派,就是其中一个新诗流派。象征诗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诗歌流派。就象西方现代派艺术一样,它的优点和缺陷都同样令人注目。因此,二十年代中期它诞生之时,就曾经在批评界引起过一场争论。人们对它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在以后的年代里,对它的评价就基本上是否定的。一些文学史和评论文章对它或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或是不加分析,只看到象征派诗的消极颓废,晦涩难懂的一面,简单地得出了它是“新诗发展中一般逆流”①的结论,认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三十年代一位颇有影响的自由派作家。他的审美观以追求自然美和人性美为核心。这在他的以湘西家乡人事景物风俗习惯为题材的小说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对都市病态社会及人性的批判、否定。但置身于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他,再以都市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湘西时,他在这份惊心动魄的美的享受中,又分明感到一份沉重、痛苦与不安  相似文献   
4.
人们说,我们生活在文学研究方法多元论的时代。今天,在德国学术界,方法多元论(Methodenpluralismus)是一个时髦的术语。在它的激发下,已出现了一批论文集。在尧斯、赫德曼的开创性的《阐释的综合》(1968)之后,紧跟着又出现了一些类似的研究。在法国和英语国家,有关方法论的讨论不及在德国、斯堪的纳维亚以及中欧和东欧国家那儿丰富多采,但是,即使是在这里,人们仍然能够看到变化的迹象.在法国,结构主义及其衍生物——符号学,向战后存在主义的垄断地位(就此而言,还有战  相似文献   
5.
强调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强调发展和深化革命现实主义,是胡采文艺观的基点和核心。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作家作品评论与理论探讨统一、全面观察与具体透视统一及热情支持与严格要求统一,是胡采文艺评论的基本方法特征。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文学描写的恒久母题。从现代生命美学的角度分析 ,男女合一之爱和离别之苦表现为两种美学形态 :和谐圆融的生命价值感觉———优美 ,对善的扼抑而唤起的理性超越力量———崇高。本文对爱情离合描写所包含的优美和崇高两种生命价值感觉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作品,常常被称为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这是因为,她作品的题材,大都来自于她难以忘怀的故乡——东北的小城,乡村。她的小说,散文,真实地层现了这块土地上的社会风貌,人情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萧红的作品,又被归入以鲁迅的《故乡》、《社戏》为源头,以郭沫若,郁达天、庐隐、贺名、沈从文等人的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抒情小说之流。这是因为,萧红的小说,具有抒情散文的笔调,洋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