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建构性,客观表象背后往往渗透着不同主体的期待和建构。国际主义、世界主义、全球主义是当今世界建构全球化的主要意识形态,三者对于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关系重建中的地位问题,以及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同利益诉求的关系问题的看法上具有本质区别。“和谐世界”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塑国际主义理念,推动全球化朝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中群众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人民为本,实践至上”观念的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这一科学理论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必须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与增强政府经济实力的统一;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统一;坚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列为中国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导致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上意识形态舞台争夺话语权,“理念崇拜”的历史心态容易接受西方的社会思潮,消费主义对民众日常生活的渗透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是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他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论断为现代意识形态分析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他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的精辟分析为现代意识形态分析提供了经典范例。作为现代意识形态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 ,曼海姆在意识形态的内容、产生以及批判的方法论方面都继承了马克思的基本思想 ,但是 ,他又不情愿于只做马克思学说的脚注的角色 ,而试图从马克思那里引申出一套超阶级、超党派的总体性意识形态学说。对于曼海姆的这种学说 ,我们必须联系现实社会需要 ,辩证地对待  相似文献   
5.
6.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看,“意识形态”起源于培根的“假象说”,经历了托拉西的“观念科学”、马克思的“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等四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的意识形态学说对于反抗“全球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认同,依然是最为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文化冷战是20世纪美苏冷战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文化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的战略意义,它们以"好的宣传就是做得不像宣传"为行动标准,寻求所有可能的宣传载体,采取各种隐蔽性和欺骗性手段,加强其意识形态攻势,并最终取得冷战的胜利和建立起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主义是西方强势国家按照自身利益要求,借助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全球性现象,打着“全球意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幌子,极力张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的普世意义,而炮制出来的一种新型意识形态。全球主义固有的反民族、反爱国的霸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来源于奴隶社会的世界国家论、封建主义的天主教会和资本主义的普遍理性,冷战后主要表现为美国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精神依托。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性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冲突与整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主义视域的阐发跟世界风险社会的形成密切关联,其目标是应对风险社会的全球化。世界主义主张用“亦此亦彼”的交往模式取代全球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非此即彼”模式,在不同主体彼此尊重、决策时相互考虑对方的基础上达成普遍性规则,共同应对世界性风险。在各种世界性风险日益增多的情境下,一方面要批评世界主义弱化民族国家的主张,另一方面要汲取其促进全球平等互动的观点,积极推进民族国家之间的信任重建,在资源和信息上互通有无,共同应对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