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构化嵌入、变革性赋能与功能性耦合,为教育事业的数字化转型、系统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教育数字化转型由此成为适配人工智能技术“工具理性”与教育组织系统“价值理性”的系统性融合工程。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以厘清其目标价值导向为立足点,以明确其核心内容要素为着眼点,以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为落脚点,以强化其外部配套体系为保障点,进而强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组织系统的全方位耦合、全过程升级、全系统优化与全领域发展。为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由理念创新走向全面建构,需突出目标导向,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政策供给;明确核心要素,抓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任务内容;优化内部结构,强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生性动力机制;夯实外部保障,完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配套性支持体系。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和实践策略,将助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个国家要迅速发展和繁荣稳定,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贫困和落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在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本质及根本任务、对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的惨痛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和深刻总结基础上提出的。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我们更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科学体系和深刻内涵。本文仅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特征尝试做一探讨。一、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过程邓小平早在1957年就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传统与“和合”理念。文化强大的导向功能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协调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化解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培育和谐的文化意识,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哲学意蕴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与否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难以充分体现,表现为农民自我决策程度低、农民参与实施的程度不高、农民实际受惠程度有限、农民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种种境况缘于人们传统的惯性思维、不良的政绩观和干部作风、农民自身的客观局限性及制度缺乏与漠视。创新以政府为主导和以农民为主体的双向决策机制、民主选举机制、参与实施机制、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利益保障协调机制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新兴学科。追踪和分析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分为学科建立、学科拓展和学科新进展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生产要素利用不合理、成本上升、产品积压、结构失衡、科技进步缓慢等缺陷;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利用信息化;具体策略是利用信息化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升级换代、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信息化、大力推行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科学管理、利用信息化走资源节约型的综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