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玄学对天人关系的论述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智慧.汉代主宰人间赏罚的神秘之天,在魏晋时代成为茫茫宇宙中一个有始有终的自然之物;天地万物之间"类无贵贱";它们"相因相济"而不"相为",玄学家主张"人道为本,天道为末",人类对自然界可以"穷数达变",从而"役用自然",但是,人类对天地万物的索取和占有不是天经地义的,它是在"盗取"天地之"时利";人类利用万物应有限度.这些符合现代生态科学的洞见卓识,对于今天的人们仍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祝菊贤 《唐都学刊》2000,16(4):67-70
齐梁时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浅易轻绮的诗歌意象,它们情感体验模式化,语言平熟精致,意象中动态表象与静态表象之间的联系缺乏张力,呈现出形式圆熟,内涵单薄平面的审美特征。与此相对的则是以颜延之等为代表的锻造雕镂的“讹而新”的意象,它们是在奇峭的语言形式中创造的多侧面的感觉复合型意象,追求意象组合核裂变中生发的无穷审美意味,以适度反自然、反常规的语式表达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意象获得立体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儒家以道德意识信制甚至取代审美情感。与此相抗衡,道家、墨家和秦汉之际的另外一些思想家,从贵生、养生的性命之情出发,反对礼义道德和物欲对人的精神自由均残害与损伤,强调审美情感超越感官满足,超越实用功利,达到生命之适与精神愉悦。审美情感与生命之适第一个把人的情感与个体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是庄子。庄子追求独立人格、精神自由的旗帜就是他所高标的性命之情。性命之情出于生命之自然,它在自适其适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庄子认为一切外在于生命活动的仁义道德、声色大马都是束缚矫曲人的自然情感的名经利锁,是骄姆和资…  相似文献   
4.
荣格的无意识原型理论从反映主体的内在精神背景和心理特征方面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反映论。他的集体无意识来自人类祖先的生活经验,对时代精神具有积极的补偿作用。人类这种能独立感知、预测外界事物的无意识心理在艺术创作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完美的艺术应是意识与无意识的融合。如果把艺术的源泉看作对封闭的原始经验的挖掘,则会切断艺术与时代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缘情而绮靡"从理论上宣告审美情感脱离道德功用而独立,反映了人们对艺术情感本体的自觉认识与把握。"志"的内涵向情感靠拢。言志与缘情对立深化为创作主体才情与文德之争。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感性生命的享受与玩味,悲情、闲情、艳情成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祝菊贤 《唐都学刊》2007,23(5):73-77
先秦儒家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性完善和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音乐以其节奏、旋律、秩序等和谐的形式影响人的心理结构,使人的感性生命节律化、秩序化,使人的情感快乐、真挚、丰富、超越;同时,音乐的结构还与政治异质而同构,社会政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的音乐境界;音乐的形式结构及其运动也象征着化育长养万物生命的宇宙之道。先秦儒家通过审美教育追求人的感性欲望与精神生命之间和谐、有度、中庸,追求社会政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音乐化境界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人的物质功利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对于政治、经济、科技、管理中以人为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荣格研究心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无意识情感,即情结。情结具有联想、同化和内聚功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它只在有限的程度上接受意识和理性逻辑的控制。文学艺术创作从体验生活到构思、完成作品之所以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充满直觉顿悟和灵感现象,无意识情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意识情结总是以原型及原始意象的状态存在。原型是指示知觉的普遍模式,它作为一种有规律的造型原则影响着艺术的纯形式。原始意象被翻译成特定时代艺术语言的过程就是象征。象征是无意识情结的投射。这种投射主要通过抽象与移情两种途径,人人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祝菊贤 《唐都学刊》2006,22(6):121-124
以和谐为最高目标的先秦儒家,其政治也追求音乐般和谐有序的状态和境界。其一,他们发现了理想的政治结构与音乐运动形式之间的异质同构;其二,先秦儒家伦理政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性的中庸、平衡、节律与和谐,这使得先秦儒家实现伦理政治的途径借助于音乐,其目标与音乐相通。其三,他们认为政治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的音乐境界。在21世纪,政治更趋于民生自由和人性化的今天,先秦儒家关于政治音乐化的理想中所包含的哲学智慧和人文关怀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祝菊贤 《唐都学刊》2010,26(1):86-90
魏晋玄学的言意、名实之辩,推动了这一时代科学思想与知识的创新发展。玄学的"言不尽意"、"六经乃圣人之迹",为人们大胆怀疑和反思前人知识的可靠性、正确性,进行知识的创新与重建提供了理论前提。玄学主张"校实定名"、"有以校验",重视经验观察、试验和验证,为获取新知识开辟了正确的途径。玄学注重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学术风气,推动了学科范式和理论法则的产生;并促使人们能超越狭隘经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探索广大未知世界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魏晋诗人的审美趣味受玄学影响,以天然、清真、本色为美,诗歌中出现真挚、自然、简约、本真的意象。它的特点是:其一,去缘饰而得简要;其二,以本色为佳,自然为妙。南朝诗人情感世界的世俗化促使许多诗人趋向于创造感性声色动人心魄的装饰性意象。有的装饰性意象恰切地传达出生命的华美富丽和人对生命感性欢乐的无比留恋;齐梁以后,诗人着意强调外在于审美情感的妍丽、明艳、光色灿烂的语言独立的美和意象耀目眩心的感官愉悦性,意象的感性美程度不同地脱离、损伤了情感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