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收在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伤逝》,是他唯一的描写爱情的小说。在收进集子前,《伤逝》没有发表过。鲁迅为什么在小说创作中比较少去关注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而且写出唯一的爱情小说后又不忙着拿去发表呢?这些情况鲁迅自己并没有作过什么说明,我们也不好过多地去猜测。但是这一事实是清楚的:当时的社会已残酷到许多人难于生存下去,人的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无从解决的地步。而且在这问题上又掺进了许多精神麻醉品,这些麻醉品大都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传下来的,诸如知足常乐,乐天知命,逆来顺受,图腾崇拜等等。这些东西使人们受苦而不知其苦…  相似文献   
2.
一、渴望反映人生真实的美 《边城》这样的人生梦幻诗般的作品,除了体现着人们对美,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和追求而外(这向往和追求又是任何偏狭的理念难于阻隔的),在看似平淡、朴实的作品后边,在往还蕴积着作者久久凝结于心,并想一泄为快的某种社会见解,某些生命体验和人生追求。只要不怀偏见和细心,从《边城》本身出发,我们是能大致领略沈从文的艺术世界的。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停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那么,对于作者心目中的这种“人生形式”,应怎样理解呢? 首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特色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复杂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形态和形成过程的不规范性,而且其本身的价值观念,它与质量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模糊观念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而这些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都和编辑思维的建构直接相关。 淡学报特色,我想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大概是特色的评价标准的问题,即如何把握特色的价值观的问题。这问题当然不独学报所有,具有其它刊物所共有的普遍性的特点。实际上,  相似文献   
4.
茅盾从分析徐志摩的主要诗作和散文作品中认为“他是布尔乔亚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论》),钱杏 说徐“是彻头彻尾的一个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徐志摩先生的自画象》)。我觉得这些论断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现在的问题是,作为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作品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征,或者说他的作品是怎样地反映着生活的? 徐志摩,由于他的出身、经历和文化教养的关系,他的社会理想追求倾向于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特别醉心于英国式的自由和民主。这样的追求在当时应该说是不足为奇的。那个时候,一切尚有追求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鲁迅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过这样的意见,认为不要人为地表现性格的单一性,要按照生活本来的复杂面貌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来,作家在塑造他的人物时也不要把“好人写得完全的好,坏人写得完全的坏”。这里实际说的是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要做到这点,大概就要象歌德说的那样,“艺术家应是自然的奴隶与自然的主宰两者的统一”。这些有关艺术真实规律的意见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应该说是仍有指导和借鉴作用的。如果谁违反了艺术真实规律,那么在他的创作面前将是荆棘满地,作家往往是捉襟见肘,他笔下的形象也不可能生辉,不可能感人。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现象与民族审美文化程仁章张恨水作为我国现代文学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他拥有众多的读者,尤其是当他的一些主要作品问世以后,真可谓风靡一时,很快便会形成一股张恨水热。如他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姻缘》在社会上的销行量,是任何一部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浪潮的掀起,一批以改革为题材的小说应运而生,在塑造改革形象时,作者们往往要描写他们的爱情,这倒不仅仅是构思上的需要,而是反映了当代作家的审美追求。 爱情,自古以来是文学作品描写的主题。从爱情这根弦上弹奏出来的歌,唱出了万千世态人情,反映了变幻的时代风云,其中跳动着人性的觉醒与压抑,人间的欢乐与悲怆的音符。而改革题材小说爱情的系列描写,不也从爱情、婚姻、家庭这窗口,窥见出社会主义时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肖红的长篇小说足本《马伯乐》,虽然仍是一个未完稿,但是主人公马伯乐的形象还是完整的,其性格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趣,因而完全可以据此做些评论的。 一、洋奴哲学与马伯乐这名字的学问 马伯乐出身于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中产阶级家庭“马家的传统就是圣经和外国话”。他的父亲还给他起了个外国名字叫“保罗”,这些说明,马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洋奴性质的。可以说,他满脑子灌满了洋奴哲学。比如他对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在下意识中就区别对待的。他到中国饭馆,不论干不干净总是不信任的,椅子“先用手摸一摸”,“筷子举到眼眉  相似文献   
9.
鲁迅一生呼唤和追求着美,并且为美而否定丑。我们注意到,鲁迅在为美而战斗,在对旧世界进行全面出击时,他总是以对人民的赤诚,用全力反对虚伪。反虚伪成为他终生战斗的一个重要方面。诚如秋白同志所说,因为“中国统治阶级特别善于虚伪”,所以“反虚伪的精神”,就成为“鲁迅——文学家的鲁迅,思想家的鲁迅的最主要的精神”,而“他的现实主义,他的打硬仗,他的反中庸的主张,都是用这种真实,这种反虚伪做基础”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