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的宣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其原因同社会结构调整、腐败滋生、法律供给不足、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以及缺乏舆论表达足够空间有关.主张加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与新闻报道力度.大众传媒是能够满足人们宣泄需求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充分实施传媒的宣泄功能有助于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度.为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与信息调控的平衡,政府、传媒和新闻工作者要做一系列工作,同时要抓紧制定传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制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电视传播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至今还没有《新闻法》与《广播电视法》。本文对我国目前电视传播活动中被报道者、被批评者的人格权,电视工作者的报道权与表达权,新闻自由与禁止滥用新闻自由,电视工作者与受众的关系,电视台、电视工作者同他们的主要机构的关系及隐性采访等多种法律关系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调整电视传播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保障电视传播活动中社会公共利益和传受双方、被报道和控制电视传播的公民及法人的相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在一家省报工作的朋友来访,讲到他们省的一个副省长贪赃枉法银挡人狱,省报却被"打招呼"不许报道,朋友忿忿地说,"保姆偷了我家东西,我却不能声张!"当时国人还没有"纳税人"这个概念,朋友把省长比作"保姆",多少有点纳税人意识了。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列宁在《大难...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总是从一个特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现代人称这种特定角度为“视角”。怎样看待报纸的功能?新闻记者应该抓什么新闻和怎样报道这些新闻?如何看待西方记者的新闻报道?共产党领导的媒介以什么样的身份发布新闻为好?对于这些问题,刘少奇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本文谓...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十年,是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大显身手的十年,也是突破传统的新闻模式,胜利开拓,变革创新的十年。 这十年,是新闻事业突飞猛进的十年。大众传播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长足发展,规模空前,令全球惊异。同1978年相比,报纸从186种增加到1;574种,期发数从3,507万份增加到18,387万份;刊物从542种增加到5248种,期发数从0.6亿份(册十增加到7.6亿份(册);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当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关于新闻自由的代表性观点,评介非传统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自由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与分析。其中相同之处是:高度重视新闻自由在公共生活和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政府、执政党及官员的监督视作新闻自由最重要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强调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是执政党和国家,非传统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应该是广大民众。另外,在实施对执政党及官员的监督中的彻底性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当下中国舆论监督面临可喜和可忧两种境地。可喜者,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可忧者,一些妨碍和束缚主流传媒舆论监督的理念、政策和规定仍然根深蒂固。与此同时,社会舆论多元化有一些新的迹象,微博、论坛和移动互联等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公众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此外,在调查监督、深度报道方面,传统媒体经过与新媒体的内容融合,正在重新崛起,但愈加呈现碎片化的特征。鉴于此,我们特邀请童兵教授等三位学者就当下我国舆论监督的境况及今后如何推进进行探讨,期冀这些文章的发表能对今后舆论监督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8.
“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笔谈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是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在努力推动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中实现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最近联合举办了“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 ,积极探索创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问题。本刊特发表这组文章 ,以反映此次论坛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决定中国经济体制将全面走向市场经济,这将推动社会主义新闻法出台。毛泽东提出的舆论“一律又不一律”的方针,已为新闻法规定了基调。无论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论证,还是从现代国家新闻立法实践考察,“一律又不一律”是一个科学的范畴,是一个可行的方针。然而,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却往往偏离这一方针,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新闻界呈现千报一面、千台一腔、千人一文的沉寂局面。因此,对于毛泽东的“一律又不一律”的新闻立法基调应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我们应坚持其合理部分,摈弃其左的错误思潮支配下的悖理部分,确保出台的新闻法是一部充分民主的、具有现代色彩的、同中国国情相吻合的社会主义新闻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