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重读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简称《策》)和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简称《令》),两相对照,有几点看法,谈出来就教于各位读者同志。 一、诸葛亮的《策》是为了帮助刘备夺取天下而提出的策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达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目的。二十七岁的诸葛亮,面对着刘备侃侃而谈,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自负,认为这是为一个宏伟的事业而制订的一个宏伟计划,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时隔三年(建安十五年)曹操在自己发布的《令》中,却一再表明自己没有“不逊之志”,自己效法的是周文王、齐桓、晋文,能“以大事小”;自己响往的是周公、乐毅、蒙恬那样忠于王室的人。自己之所以还要掌握兵权,不肯让位,那是因为“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历史书籍不但种类、数量浩繁,而且编纂的体例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唐代的著名史学刘家知几所撰《史通》,对总结我国的史籍和史体作出了巨大贡献。《史通》中的《六家》、《二体》篇把唐以前的史籍分为六类,即“六家”;把史籍体裁归结为二体,即编年体、纪传体。根据记载历史的特点,六家中的“春秋家”和“左传家”是以记事为中心,属于编年体;“史记家”和“汉书家”是以记人为中心,属于纪传体。很明显二体包括不了六家中的“尚书家”和“国语家”。那么,这两家的编纂体例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丘处机的历史贡献翟如潜丘处机(1148—1227年)是我国金元时期的道教重要支派全真道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道教史上一位著名的宗教领袖,而且是一位对当时政局有着重大影响的风云人物。通观丘处机一生的重大活动,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道教改革以及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4.
丹忱碧血──记殉节使臣左懋第翟如潜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二十日,刚刚入主中原的清朝政府的摄政王多尔袁,亲率群臣于北京内朝审讯、诱降南明弘光政权的使臣左悠第。因为不能如愿,而将他推出斩首。在橘第从容镇定,留下绝命诗云:漠漠黄沙少雁过,片云南下意如何...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的“史”字写作“飞”,或“矿”。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史字本义的解释是:“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根据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史”字的本义乃是“记事”,它原本是动词。记事自然要公正,即忠于史实,如“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是我国自古以来史家的优良传统。可是后世的许多学者不同意许慎关于“中,正也”的解释。清朝学者江永在《周礼疑义举要》(卷五)说:“凡官署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断庶民之‘中’皆簿书,犹今之案卷  相似文献   
6.
王懿荣(1845——190O),字正孺,一字廉(莲)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占现村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爱国官吏.他于清光绪六年(1880)考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南书房行走,汉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等官职.王懿荣酷爱金石、古文字,潜心研究,第一个辨认出甲骨上的文字,并“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这样把汉字的历史提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我国古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也因此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7.
郝懿行与王照圆翟如潜在清朝乾嘉时期的学者中流传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妻”的美誉。当时的学者臧庸说:“岁庚午(嘉庆十五年——笔者),庸再游京师,一时师友之盛,日以经史古义相研究。时有父子著述,一家两先生者,王石渠观察及令嗣曼卿学士也;有夫妻著述,一家...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旧志书稿)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数量极为丰富,史料价值极为珍贵。我国古籍的总数量大约是八万余种,而现存的旧志书稿就有八千二百余种。这些方志书稿“比‘廿四史’、‘九通’这一类的书籍还重要得多。因为“‘廿四史’、‘九通’之类是以王朝为中心,只是记录有利于维护统治与服从故有秩序的事实和言论,而丝毫不注意到平民的生活与活动;它们完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里面自然找不到有关广大人民的材料。至于方志,便以社会为中心举凡风俗习惯、民生利病,一切不载于‘正史’内的都借方志保存下来了。” 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在它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中,“盛世修志”已成为传统;修志的地域广,上至全国、省府,下至县镇、乡里,均修有志书。另外还有山水、寺  相似文献   
9.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管子》中的名言,见于卷首首篇《牧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轻重(甲)》篇中也有类似同样的话.这两千多年以前的言论,至今读起来还是那样令人信服.其原因是它在讲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时,体现了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精神这一唯物的观点.所以它不论距离今天有多久,仍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永远不会泯灭.《管子》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命题,是因为《管子》清楚人们首先需要吃、喝、  相似文献   
10.
一部史书的优劣,首先要看它的取材、内容和历史观,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也要看到怎样取材,史书的内容和观点是如何地表达,这些也是影响史书优劣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司马光自幼喜读史书,他始终感觉到纪传体史书的冗繁是个大问题。为此他主编了一部与纪传体史书不同的简明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编纂思想,那就是“删削冗长,举撮机要”。在这一编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