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有些文章在谈到巴黎公社问题时,往往说公社会议的主席团是“一周一换”.例如,《思想战线》1981年第一期上刊载的《论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一文写道:“主席团由公社委员会选举产生,一周一换,主席团一正二付轮流主持公社会议.”1981年3月出版的《法国史通讯》上刊载的《对巴黎公社的再研究》一文写道:“主席团一正二付轮流主持公社的例会,主席团由委员会选举产生,一周一换”等等.这种“一周一换”主席团的说  相似文献   
2.
近来,报刊上有些文章对列宁关于“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的概念不够“全面”;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已经带来了“危害”,需要提出“补充”,或给民主另下“定义”;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的观点,并不是给民主下的定义,也算不得列宁对民主的本质认识,而仅仅是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超阶级的民主观,为了强调民主的阶级性才那样讲的;还有的抱怨传统的民主观总是片面地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课是门新课,要开设这门课,首先必须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以便确定这门学科的领或及其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其理论体系.本文将主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问题谈一点浅见.什么是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指某门学科研究中所涉及的某一领域中的特殊矛盾.对此,毛主席曾指出:“对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4页)对象不同于某门学科的内容,内容是该门学科内在要素的总和,它从各方面揭示了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对象贯穿在全部内  相似文献   
4.
青年恩格斯的民主观,主要是指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时期的民主观。由于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民主观的初步形成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初步形成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初步形成于1847年,所以对恩格斯早期民主观的论述不能不延伸到1847年,这时正值恩格斯二十七岁的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人民主权思想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马克思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民主制的根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的直接理论来源,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国属于人民的原则的直接理论来源。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注意得不够,论述的也比较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曾多次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问题。最近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又对这个问题做了系统的理论总结,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 在马克思相思格斯的著作中,关于文明的论述可大致概括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1)关于文明的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文明的概念曾有多种含义:首先它是指接替野蛮时期的社会发展阶段,包括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整个历史时期,其次,它表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政治制度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成就,第三,它用来表示一定地域的文化共同体,等等。他们认为文明时代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也出现了三大奴役形式,即古代的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关于文明的内在结构,他们认为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即物质文明;第二是“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即精神文明,第三是“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即“政治文明”。在几种文明的相互关系上,他们既强调物质生产对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又肯定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于物质生产的反作用。 (2)对资本主义以前和资本主义文明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谈到我国知识分子的政治状况时指出:“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已经为党的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认,它的基本精神已载于新宪法之中。当前,全国各条战线都存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一下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依据是什么,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理论界在对斯大林的阶级斗争理论的研究中,有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斯大林在1936年所作的《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一方面正确地指出了苏联的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但另一方面又没有同时指出剥削阶级残余的存在,这是他理论上的缺陷,说明斯大林在1936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里是否认剥削阶级残余存在的。我认为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不要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民主管理,把企业的集中领导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应该在思想上弄清楚的问题。有的同志以为,既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了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就只是一个形式了。只要企业能不断提高工资,多发放奖金,多建住房,管理民主不民主无所谓,还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是搞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至于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民主管理的事,等经济体制改革搞完了以后再说,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已经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  相似文献   
10.
长时间以来,国内各种版本的《同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科书总是把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合称为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认为它们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主要标志,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等等。笔者认为,把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作为无产阶级独立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还有待商榷。 在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发生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的社会发展要比英国和法国落后得多。当时英法两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早已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摧毁,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也进入了它的最后阶段。两国都已经成为雄踞欧洲的资本主义强国。而德国却没有经历上述的社会改造过程,它当时被封建专制制度分裂成为三十八个帮国,容克地主是各帮国的统治者。封建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德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德国正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发展起来的,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才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但此时它仍然是个农业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手工工场和小手工业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德国工业的发展水平明显地落后于法同,更远远地落后于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