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以通货膨胀率为阈值变量构建了中国预期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与RPV关系的面板阈值模型。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发现可能存在三个阈值效应,即在通货膨胀水平介于-2.4%5.6%或高于13.5%时,中国预期通货膨胀对RPV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低于-2.4%或介于5.6%5.6%或高于13.5%时,中国预期通货膨胀对RPV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低于-2.4%或介于5.6%13.5%时则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中国预期通货膨胀对RPV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呈驼峰型。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针对通货膨胀的不同区间采取非线性的政策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非对称性视角下构建分位数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我国1990年1月到2013年5月的月度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发展趋势,研究得出,在较低的分位区间里,通货膨胀受到一个负向冲击以后便可调整到一个稳定水平,而在较高的分位区间里,通货膨胀受到一个正向冲击以后便表现为一个单位根过程,这说明通货膨胀的动态调整行为具有非对称性。另外,考虑到结构断点来重新估计模型可知,从总体来看通货膨胀的动态行为是一个平稳过程,但在不同的时期里通货膨胀的动态行为仍具有非对称性。上述实证检验结果可为国家出台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物价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通货膨胀对相对价格变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估算全国各地区的相对价格变化(RPV)、通货膨胀率(INF)和非预期通货膨胀率(UINF)指标,运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通货膨胀对RPV影响的非对称性.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各参数符号均符合理论模型的假设,并且证明中国通货膨胀对RPV的影响确实存在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在物价水平上升时期要大于物价水平下降时期.考虑结构变化得出,在不同的通货膨胀时期这种非对称性是不同的,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和低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对RPV的影响在物价水平上升时期要大于物价水平下降时期,同时这种非对称性在低通货膨胀时期要大于高通货膨胀时期;在通货紧缩时期这种非对称性则出现逆转,其影响在物价水平下降时期要大于物价水平上升时期但并不显著.另外,实证检验结果还证明,经济增长可以降低RPV,说明保持经济增长对于稳定物价水平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应考虑不同通货膨胀时期中通货膨胀对RPV影响的非对称性,进而达到稳定物价水平的宏观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水平、生活富裕程度,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利于中国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有利于扩大我国居民的需求,有利于推动现代化与工业化的更快发展。因此,有必要科学地预测城市化水平的未来变化趋势,以此把握城市化的动态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此,只有选择一种预测精度较高的模型进行预测,才能获得比较可靠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单介绍了有关通货膨胀与RPV关系的理论并构建了理论模型;然后估算了中国加权的RPV与不加权的RPV以及通货膨胀率,再构建单变量的GARCH模型将通货膨胀率分解为预期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三个要素,并运用估计得到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通货膨胀与RPV的关系.研究得出中国通货膨胀与RPV呈指数型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结构断点,国外有关通货膨胀与RPV关系的理论模型也得到了一定地数据支持,但是单独一种理论模型无法全面解释中国RPV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三种模型结合起来也是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