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智库"是随着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政策科学运动建立并巩固下来的,这些机构专门致力于产出研究型政策论据,并将这些论据应用于政策制定的过程。半个世纪后,智库这一政策科学运动所展开的项目饱受批评,并突变为各种政策分析哲学。科学型政策(science.based policy)所享有的特权仍未消失,它目前正在"证据型政策"(evidence-based policy)的旗号下重新兴起。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自称为智库,或者贴上智库的标签。在后实证主义时代和日益失去边界、形成高度网络化社群的今天,成为"智库"又意味着什么?本文通过国际文献对全球智库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并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智库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什么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人民主权对现代宪法宪政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宪法的文本分析证实了人民主权原则已成为现代宪法宪政的首要原则。文章认为,人民主权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自卢梭系统提出以来本身也在不断进行完善、更趋理性,人民主权宪法原则亦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把人民主权的崇高政治价值和宪法的庄严规定真正落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中国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 ,对中国的司法改革的成绩与不足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并对中国司法改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对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提出了建议。文章指出 ,中国的司法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即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尤其是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在民主宪政的政治体制中深化司法改革 ,司法独立不是主张脱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制约 ,而是只有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合法正当监督 ,方能有效保证司法独立 ;坚持整体推进与逐步改革相结合。在保持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进度大体同步的前提下 ,鼓励司法改革适当超前 ,为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经验。文章认为 ,中国司法改革应当树立大司法观 ,司法改革的目标要明确 ,司法改革应遵循依法行事的基本思路 ;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下设立司法改革委员会 ,改革我国司法管理体制 ;同时 ,尽快采取措施 ,积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司法改革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1993年缅甸开始启动制宪,历经15年,2008年2月19日新宪法终于完成起草工作,5月15日,官方宣布宪法通过.该宪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同时也遭到普遍的批评.新宪法既没有体现民意,更没有征求反对党和少数民族的意见.宪法赋予军人特殊的待遇和地位,保证了军队在缅甸未来政治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特别是国家"紧急状态条款",保障了军队可以随时接管国家政权.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享有的优越地位,只是目前当政的"和平发展委员会"的一个变体.所以,新宪法只是缅甸当局为谋求新的政治合法性、继续保持军人干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罗彩霞姓名被盗用的新闻(以下统称“罗彩霞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原籍湖南省邵东县的罗彩霞在办理教师资格证书时惊讶发现,2004年自己已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但是前去就读的不是她,而是高中同班同学王佳俊。实际上,罗彩霞则由于当年因成绩未达到该省本科录取分数线,没有收到任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故不得不选择复读。并在第二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
区块链技术促进了数字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既能推动商业、金融等社会领域变革,也能对法律规范等上层建筑产生结构性影响。区块链技术应用(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等)在当前的实际运行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规范功能,但政府却未创设相应的完备法律规制与监管体系,使得区块链技术的价值由于缺乏法律支持而难以完全实现。这不仅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的效用,还带来各种社会安全问题,也导致技术自身发展迟滞。促进技术与规范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出发观察分析其风险与价值,再从法理上厘清技术与规范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最后分析论证构建规范法律性代码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框架,形成务实科学、多方联动、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治理机制,引导、促进、规范和监管区块链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基层官员民主选举中的提名程序问题 ,既重要又复杂 ,实践中经常遇到种种难题 ,中国目前的法律对之缺乏严谨有效的规范 ,学术界过去因该问题太具体、操作性较强对之缺乏必要的理论关注。本文从实际出发 ,对完善我国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的提名程序做了集中的理论思考 ,如 ,为什么需要设立提名程序 ,提名程序与选举、宪政过程的关系 ,如何完善提名程序。文章认为 ,完善提名程序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最后 ,本文对规范我国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的提名程序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