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党对宗教的工作,是研究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史的重要内容,且对新时期党做好对宗教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建国初期党的宗教政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的党。在宗教问题上,党面临的情况是,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的宗教有佛教、(包括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我国,佛教已有 2000年左右的历史,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有1300多年的历史,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我国主要是鸦片战争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我国人民中,有一部分人是信仰宗教的,刚解放时,信仰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工作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是,国营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很不理想。为使国营企业迅速发展,研究改革国营企业现行的领导体制,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国营企业要逐步实行厂长(经理,  相似文献   
3.
1937至1941年的美国对华政策,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所执行的对华政策的一个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国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本文仅就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1937──1941年美国所执行的对华政策,是对日姑息和赞助中国抗日的两面政策。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里,对日姑息则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但由于利害冲突,美日关系不断…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制定并成功地执行了正确的对外政策,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外交斗争的经验,在我党外交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抗战时期实际上是我党从事外交工作的真正开始,这一时期对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党外交斗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虽然建立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但是由于处在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四面包围中,事实上难以开展真正的外交工作,而且从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  相似文献   
5.
由范荣祥、张继良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一书,于1990年10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近30万字。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作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专著,这本书在当时还是第一部,因此,它应是填补了这门学科的空白之作,具有开拓性质。二、史料翔实可靠。书中所依据和引用的史料基本上是第—手的,主要是原著、各级档案馆和档案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党的历史文献、党的领导人的著作讲话等。作者依据这些资料,使该书反映了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的本来面貌,使这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成为信史。三、作者正确地把党的建设史、党的建设原理、党的建设学说史严格地加以区分。既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指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作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建设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指导下的自身建设实践及其规律的历史科学。这就指明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同时,又正确指出了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作者还把党的建设历史的发展过程分为九个时期,同时又阐明了党的建设各个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 建国前,我党就重视华侨工作。鉴于当时处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华侨工作先是放手发动侨胞参加抗日战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支持祖国人民革命事业。后来又号召侨胞参加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斗争,还在华侨中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建国初期,我国有1200多万华侨散布在世界各地,其中95%以上集中在东南亚各国,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过程 从1956年9月到1966年4月,党的统战工作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到1957年5月反右派斗争之前,在这个阶段中,党的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由此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继续。研究这一阶段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美关系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