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科学的日益发展,藏学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藏族历史的长河中,佛教之影响最为深刻,它渗透到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对藏区佛教的研究,成为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七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我国汉族地区传入藏区以来,大量的梵文和汉文经典被译成了藏文,而大多数汉文经典亦由梵文所译。在用多种语言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中,就会遇到这些经典的原著者和译者的人名,因为这些人亦系佛教历史中之重要人物。所以,弄清楚这些人名,恢复其应处的历史位置,以藏汉两种文字的史料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将会促进藏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略论蒙古萨满教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并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的蒙古、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等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3.
浩如烟海的藏文文献中,涉及蒙古族的记载,数量极为可观。更为珍贵的是,许多史料译自现已失传的蒙文文献。这些史料可补蒙、汉文献之不足,亦可与蒙、汉文献互相参证。藏文名著《红史》中所录蒙古世系就是一个例证。为方便起见,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蒙古萨满教神灵观的形成和发展苏鲁格蒙古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并且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由自发性的原始宗教转变为"人为的宗教"。蒙古萨满教神灵观是如何发生、形成的?有着怎样的必要性前提和可能性基础?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向?以致是如何"自己构成自...  相似文献   
5.
阿勒坦汗法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勒坦汗法典苏鲁格译注译者按:《阿勒坦汗法典》原文为藏文手抄本,系西德学者R.O.梅塞泽尔在英国利物浦市博物馆发现的,并由他刊布于波恩大学中亚研究所的《中亚研究集刊》1973年第7期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沙·比拉于1975年将藏文原文用拉了字母作了转写...  相似文献   
6.
再论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兼与那木吉拉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夏季,名为《狼图腾》的小说宣称:“蒙古民族是世界上最虔诚信奉狼图腾的游牧民族。”此后,不断有专家、学者重弹这样的论调,极力鼓吹“狼的精神”。其实,蒙古先民是以“鹿”为图腾,“狼”并不是蒙古民族的图腾。况且,各民族的图腾并不代表该民族的性格和强弱。大量的民族学资料表明,图腾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先民们用来作图腾的往往是最卑微的动物。图腾乃是氏族、婚姻集团的标志,它首先是每个氏族把自己和其他氏族区分开来的符号。  相似文献   
7.
“蒙藏交往始于阔端和萨班”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辅仁、陈庆英著《蒙藏民族关系史略》云:“在历史上抛开传说,第一个和西藏发生关系的蒙古王室成员是阔端,而不是传说中的成吉思汗。”①又说:“阔端从和林回到凉州时,已是一二四七年初,直到这时,萨班和阔端才在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②樊保良撰《蒙藏关系史上的两位拓荒者──阔端与萨班》一文③,重申王辅仁、陈庆英的观点。此说影响颇大,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谨就平时读书所见,对此作一些粗浅的考证。一、问题的提出藏文著作《述说大蒙古地区佛教源流之胜教宝明灯)(以下简称《胜教宝明灯》云:“藏历第四饶炮火兔年…  相似文献   
8.
阿勒坦汗法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勒坦汗法典苏鲁格(Suruk)译注(续)辱骂诺颜或诺颜夫人者,罚牲畜二九。辱骂好人的夫人者,罚五畜。辱骂出身卑贱的妇女者,罚马一匹。辱骂[出身卑贱]转变为尊贵夫人者,罚马二匹。若系对方前来挑衅,则不予处罚。男子的衣服破烂者,罚马一匹。自己行走中帽尾...  相似文献   
9.
藏文史料中的“蒙古”称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藏文史册中,对蒙古民族记载着两种称谓,其中一种不仅指蒙古,也对其它几个民族给予了这一相同的称谓。以前的一些著述,由于对蒙古的藏文称谓缺乏详细的了解,产生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所以,弄清藏文史料中对蒙古的称谓问题,对于  相似文献   
10.
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史籍中称“袄教”、“火袄教”、“拜火教”。公元前 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创建① ,3世纪中叶被波斯萨珊王朝奉为国教 ,并在中亚和西亚一带广为传播。 6世纪传入中国 ,隋唐时期较为流行。唐代段成式撰《酉阳杂俎》云 :“突厥事袄神 ,无祠庙 ,刻毡为形 ,盛于皮袋 ,行动之处 ,以脂苏涂之 ;或系之竿上 ,四时祀之。”可见突厥人唐朝时期已信奉琐罗亚斯德教。而且 ,这与蒙古人“用毛毡作成人形偶象……用从畜群和母马身上初次挤下来的奶供奉这些偶像。② 及“以竿悬祭天。”③ 的蒙古萨满教祭祀形式如出一辙。琐罗亚斯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