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理学的几个中心人物中,有一对同胞兄弟,当时和后世称为二程。哥哥名颢,字伯淳,生于宋仁宗时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死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活了五十四岁,后人称明道先生。弟弟名颐,字正叔,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死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活了七十五岁,学生称他伊川先生。程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术带头人成了高等学校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领导班子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关心这个问题,师资队伍规划中强调这个问前,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开掘这个问题,学术带头人成了学校各部门议论的一个热点。由于目前对学术带头人及其有关问题尚有不少模糊认识,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又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20世纪上半叶"乡村教育"运动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教育"运动,不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活跃一时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改革运动。尽管这一思潮和运动已经过去六七十年了,但"乡村教育"各流派创始人所具有的深固的忧患意识,忠贞的爱国热忱,崇高的使命感和事业心,执著的探索精神却是显而易见的。"乡村教育"先驱们呕心沥血地用教育手段和方式所塑造的中华民族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和谱写的乡村教育发展史,至今仍在历史的文库中熠熠生辉,启人睿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五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八十一周年。值此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到来之际,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作出把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转变时刻,隆重纪念人民的好总理的诞辰,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沉浸在极其深沉的怀念之中。 周总理极为关怀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他是宣传、捍卫和发展毛主席教育思想的光辉典范,为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回顾和  相似文献   
5.
徐特立同志是我们党的“坚强老战士”,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育家。他在自己一生的革命实践和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贯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述。《徐特立教育文集》不仅是一部革命的历史文献,也是一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学习和研究徐老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对于当前学校贯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力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留学教育开始兴起。被洋务派称为“中国自强根本”的留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论者却把它视为“买办教育”,把留学生一律视为外国侵略者的“奴才走卒”,不承认它的进步性。去年新出版的陈景盘同志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仍持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就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一生“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见《徐特立教育文集》第15页。以下凡引同书,只注页数)。在七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不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而且还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加以科学地归纳、概括和阐发,对无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  相似文献   
8.
孔子,作为中国和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在历史上地位之重要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所公认的。在他留给后世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有许多至今仍熠熠发光,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借鉴和发扬。本文仅就他的忧患意识、参政意识和教育救世思想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省教育史学科研究述要苗春德,刘世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教育史学界同全国全省的其他各个学术领域一样,从拨乱反正开始,逐步冲破思想禁区,开展该领域的重大学术理论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某些方面还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灯下漫读,《王临川全集》卷六十四有—篇《材论》,很有些发人深思的地方。 人才得失,事关国家的盛衰安辱。这是王安石《材论》中十分突出的思想。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反映出这位“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在人才问题上卓越见解。他的这一思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取材》,《兴贤》、《委任》等篇中,也都一再得到阐发。王安石纵观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得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