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从女性角色认同问题所存在的困惑与危机入手,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透过对安娜和子君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的剖析,来观照女性确立主体身份的艰难,从而探析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对女性确立主体身份的双重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人类普遍遭遇被物化、被异化的生存处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的割裂现象,最为突出的表征莫过于人与土地的显性或隐性的关联了。本文旨在通过诗歌文本的分析与解读,选择具有"土地情结"的诗人为解读个案,比较阐释其"土地"意象所呈现的意蕴,就人类对土地的姿态、情感及认知作出思考,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重拾"诗意栖居"的价值建构寻求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学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语境,拉美文学的爆炸、少数民族作家的崛起成为一个鲜明表征。吉狄马加与聂鲁达的诗歌创作成为"双子星座"。本文力图通过对两位作家在"人类意识"与"悲剧精神"层面的比较分析,探索其成为优秀诗人的奥秘之所在以及给文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矛盾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已受到学界的极大关注。其中既有解构主义带来的问题,也与研究主体自身存在的尴尬处境有关。梳理这些矛盾与困惑,将有利于这一批评理论的正确建构。  相似文献   
5.
论意象派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意象派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营养资源的汲取是20世纪"中学西渐"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命题,因为,它为西方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在这两种异质文学相互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误读"现象,尤其表现在意象派诗人翻译和改写中国古典诗歌上.对这种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梳理和挖掘,可透视"本土"文学在对"他者"文学的接受中所发生的变异现象以及"本土"文学自身丰富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大量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深入细致并更加客观地梳理、辨析她们的创作意义,有助于加深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客观评价,也将对今天的女性文学创作及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对英国文学而言是一个文学发生转型的时代,女性主义文学异军突起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奥斯汀是其中一朵最芬芳的鲜花之一。她的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切入,以真实的女性体验为叙事基石,通过对传统文学中"美女"形象的颠覆与解构,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有血有肉的、本色真实的女性形象,为世界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构建生发出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对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不少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去解读,认为简爱身上体现了女权意识,是一个现代新女性的标志等等,且已在学界形成了众多学术成果。但是,在肯定作品巨大的思想价值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的是,作为生活在19世纪的女性作家,在《简爱》中是否也会折射出一些由于长期受到父权制文化秩序的熏陶,在勃朗特心理上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对作品人物形象塑造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问题入手,以伯莎为个案,剖析这种影响在《简爱》中的无意识呈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