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族土司争袭事件主要发生在明代中后期和清代前期,在地理分布上存在普遍性,类型可分为兄弟争袭、姻亲争袭、族人争袭和父子争袭四种.土司争袭在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土司争袭是土司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弊端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鄂西南、渝东南、湘西等土家族地区都有自立土司。从产生途径看,可分为强宗大族自立、土司侵占自立和土司分化自立三种。自立土司模仿合法土司对辖区进行社会治理,与合法土司消极互动,同时对中央政府的军事征调等格外积极,部分自立土司还因各种原因得到中央政府承认。  相似文献   
3.
武陵走廊是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的物资与文化通道,伴随着散杂居民族的迁徙、流动与定居,武陵走廊逐渐形成了散杂居民族和自治主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场景。蒙古高原南迁的蒙古族及其先民、云贵高原东迁的白族及其先民和华南北上的侗族及其先民共同构成了武陵走廊人口数量最多、分布也相对集中的散杂居群体。在民族交往交流与文化互动的恒久过程中,散杂居民族体现出文化变迁与文化固守并存、文化认同与边界意识明显、文化寻根与文化重构交融的重要文化特征。强化散杂居民族的走廊研究视角,对推动建构有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走廊学”学科体系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本民族在生存发展中创造的地方性知识,创造有民族特色的保护手段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台湾地区山美村经验是要重视本民族传统知识的挖掘与应用、保障村民充分享受保护与发展利益、加强民族内部团结并谨慎引入商业财团.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太鲁阁“可乐部落”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实行产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的案例进行解读,得出以下结论:在民族村寨和民族文化保护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对传统文化加以合理的利用。在运用过程中,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成份,保留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更好地为文化主体自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德夯苗寨传统文化发生了重构,在内容上表现出消亡、失真、扭曲、增植和引入等几方面。在此影响下,苗寨文化主体的文化意识也发生了变迁,认同意识、平等意识、自尊意识和发展意识等在逐步增强,而文化分界意识则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对口帮扶来凤县为例,总结了其措施、成效、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民族地区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在对口支援和自力更生关系方面,应以对口支援为辅助,自力更生为根本;在"输血"性支援和"造血"性发展关系方面,"输血"是手段,"造血"才是目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援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方面,城市基础设施支援应为次,农村经济发展应为主;在支援经济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关系方面,支援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玉米于改土归流后传入武陵民族地区,在嘉庆、道光年间得到推广,到同治时期已经成为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推广种植对地区群众的饮食结构、人口结构、文化发展、商业贸易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廪君神话发源地"五落钟离山"发展旅游后,岛上居民与邻村村民关系变化的描述,总结了人与自然--旅游参与方式--旅游利益分享--旅游区族群内部关系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一个民族村落为例,概括了民间疾病传统处置的类型与流存现状,导致其在民间流存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其缺陷与价值.为趋利避害,应强化科技对传统处置的鏊别力度,加大民族地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民族地区民众整体素质,挖掘传统处置中承载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