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作为镇鬼辟邪物,涵蓄着植物崇拜、灵魂信仰和原始巫术等原始文化信息,同时反映了人类求吉祛灾的共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悦城龙母信仰在唐代就已十分盛行 ,比南方妈祖信仰历史更为悠久。它经历了宋代和清代两个发展高峰 ,到现代更与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 ,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龙母信仰中的祭祀活动既遵循着统一的程序 ,又有着一定程度的变异 ,表现了人与神之间的多样关系和现实中人的地位和角色的分化。由于现实生活的发展 ,人们赋予龙母信仰以更多的理性色彩 ,因此应将龙母信仰当作一种俗信来看待。  相似文献   
3.
口头流传的悦城龙母传说,除了在核心情节与史籍记载的龙母传说保持一致外,已发生很大变异。断尾龙祭母的故事类型与其它故事情节不同程度地糅合在一起,从而使悦城龙母传说更富有世俗生活气息,龙母与五龙子的形象塑造得更为生动感人,而且深切传达了民众的理想、愿望和欲求,是传统农业社会民众生活世界、思想观念的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4.
发掘中华民间文学宝藏的杰出园丁──谈谭达先博士和他的民间文学研究蒋明智在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学大观园里,由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集体创作的民间口承文艺,无疑是一枝最富民族气息而又绚丽多姿的奇葩。如何使它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常开不败,并绽放异彩,这是每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儿童文学能力培养的视角,结合民间文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以富有代表性的中外著名作家童年成长的实例,论述了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能力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想象力、审美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兴趣的独特培养作用,并指出了儿童文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布洛陀》与壮民族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壮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开天地造万物,并带领壮民们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反抗压迫,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壮民族得以生存与繁衍,发展成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看待布洛陀信仰,不仅可以追溯到壮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而且在弘扬壮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壮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悦城龙母信仰自秦代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龙图腾崇拜、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历史演变.至今,龙母信仰在华南地区、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仍有着深广的影响,但其信仰的基点却是在祖先崇拜基础上形成的寻根尚本、眷恋故土的思想,这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儿童喜爱民间童话与民间童话的语言魅力相关。这主要表现在:民间童话富于动态性的语言适应了儿童从动作演化出来的认知进程和游戏心理;易于情感体验的语言克服了儿童的认知局限与阅读障碍,让儿童直接进入文本传达的情感体验世界;亲情语言满足了儿童爱的渴望、愉快追求和社会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古龙文化的考古研究,对龙与上古信仰的关系关注不够,尤其未能将龙文化与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巫术的角度考察,龙的起源本质即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的意义较为明确地发掘出来,对于认识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思想常常融入民间故事中,引导民众向善弃恶.<长鼻子>故事就是这类故事的代表文本,它以其特有的赏善惩恶结构叙事,集中体现了民众的善恶观.通过对<长鼻子>故事的分析,可归纳出"赏善惩恶"模式的构成要素,即此类故事多以契约式叙事开始,由两个对立主角、两个对称行动和两种迥异结局构成.这种叙事模式以对比强烈的赏罚效果,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民众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