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桑.图拉比的宗教政治思想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主张社会伊斯兰化,强调“真主主权论”,否定民族主义,否定国家权威,主张开放与对话,倡导宗教对话。其领导的伊斯兰民族阵线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在苏丹的两度军人政权中推动国家的伊斯兰化。由于国内外的诸多影响因素以及图拉比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之间充满的矛盾,图拉比与军人政权的结盟在本质上仍是权力斗争的需要。要实现苏丹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务实主义的领导集体和治国方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给高校安全稳定舆论导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安全舆论导向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我们有必要探索一下高校安全稳定舆论导向工作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具有高度的利益认同性.它高度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确性;高度关注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具有公平性;致力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1979年霍梅尼革命后,伊朗从一个亲西方、世俗的君主专制国家变成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从而对伊朗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治国理念不仅为当代伊朗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其发展设置了政治背景,是当代伊朗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的来源。1989年的宪法修订为后霍梅尼时代伊朗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合法性基础。从拉夫桑贾尼到哈塔米再到内贾德,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政权更替在一定程度上是伊朗政权性质中政治与宗教因素的较量。如何找到宗教与政治的平衡点,将是伊朗政治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什叶派在伊朗的政治进程中经历了参与、退出,再到主导的过程,使伊朗的政治制度从世俗的君主专制政权变成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神权国家。巴列维王朝的西化改革忽视了伊朗国情,最终导致了君主制的覆灭。1979年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在规范伊斯兰政治秩序的同时,也使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面临寻求政治与宗教平衡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给高校安全稳定舆论导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安全舆论导向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我们有必要探索一下高校安全稳定舆论导向工作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连队演唱组组员。两年来,我们为配合部队的中心任务,在操場、在课堂、在劳动地头、在行军路上,经常给部队组织晚会或进行宣传鼓动,也常给人民群众演出。作为一个战士,既要圆滿完成训练任务和日常公差勤务,又要搞好部队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8.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降,土耳其国防工业经历了从美国化到自主化的发展道路。得益于美国在冷战初期的军事援助,土耳其国防工业呈现美国化的发展特征,尤其是在武器进口方面仰仗美国。1975年因塞浦路斯危机遭遇美国武器禁运后,土耳其国内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国防工业自主化转型的变革。这场变革包括降低国防武器对外依赖程度、增强自主生产能力、强化政府在国防工业发展中的领导角色等多重内容。到21世纪,土耳其国防工业自主化程度不断增强,不仅提高了武器国产化率,还实现了武器的大量出口。国防工业的自主化发展战略既改善了土耳其武器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境遇,又为土耳其摆脱与美国的依附性联盟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国防工业力量的显著提升,土耳其在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军火市场和对外关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在地区问题乃至国际政治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母仕洪  蒋真 《世界民族》2022,(3):116-126
在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期,阿拔斯大帝及其后继之君基于发展国家经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和发展同基督教世界外交关系的需要,对迁居伊斯法罕的亚美尼亚人实行优待政策。在萨法维君主的扶持下,亚美尼亚人在萨法维王朝国内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国际商业环境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通过依仗亚美尼亚人,萨法维君主的专制权力得到强化,萨法维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发展。随着萨法维王朝末世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宗教氛围发生变化,萨法维统治者对亚美尼亚人的优待政策也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成为美国公理会差会的首要传教目的地之一.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活动对美国海外传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先锋,美国传教士与奥斯曼帝国的博弈是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缩影,它代表着"基督教的美国"与"最后的穆斯林帝国"之间的文明碰撞.在与帝国穆斯林、犹太人以及基督徒的互动中,美国传教士始终以实现新教在奥斯曼帝国最大程度的传播为目标,其宗教关怀下掩盖着谋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本质.美国传教士的活动对奥斯曼帝国具有一定影响,它在促进帝国教育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同时,还间接助长了帝国境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帝国的解体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