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八十多年来对《孔乙己》的主题认识大约经历的四个阶段,在多元阅读理论视野中,语文新课程在解读作品的策略上,发生了由过去按照教参的“定论”强制灌输的“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沅水边土地上走来的沈从文.他笔下的湘西是开放着“淡绿百合花”的理想境界.与之,相对的都市小说,虽然没有构成一个“世界”,但必须承认.沈从文以他独特的方式,观照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某些方面”,发掘出一些为其他作家所忽略的东西,从而使他的都市小说和他的其它小说相比,更多了些历史洞察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委婉语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在所有的文化中,人们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想避免直接提到它,尽管在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中有这些词语。要提到某种概念或事物时,就用另一个听起来比较含蓄的、模棱两可的概念来替代,由此表达生活中那些使人敬畏,令人恐惧,惹人不快和招人厌恶的事物。这个时候,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委婉语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接受者在对作品涵义创造性的理解与发挥的时候,它既不完全受作品本身的束缚,又在原作品基础上提出某种有节制的异见或新解,这种创造性误读是读者艺术思想、审美观念的有效延伸,也是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重新构建文本意义的过程。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误读使合理性的多元解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是一个具有经典的自主性意识的作家,其作品《边城》问世七十多年以来,在不断变化的评价中构筑了经典地位。梳理《边城》的经典化历程,考察不同的阐释者在殊异的历史语境下对作品经典元素的肯定,目的在于揭示文学经典的价值不是现成的,它是在各个时代的人的参与中生成的。经典化就是不断挖掘作品经典性元素的过程,这既是一个文本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