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唐时金陵园林众多,皇家园林有北苑、西苑等,而私人园林多为达官贵人所有。公私园林中自然美景与人工巧作融为一体,多修建于城北等山水俱佳之处。  相似文献   
2.
宋初对外遣使 ,其地域是“重南轻北 ,重东轻西” ;其时间分布是前期以南唐为主 ,后期以北方契丹为主 ;正副使之构成前期多以单人为使 ,后期则多为正副使并任 ;使者官阶与使命等亦各期自有其特点 ,使者的年龄多为中年 ,其体貌风度、性格特征 ,学识才艺及应对能力等均具备较高素质。  相似文献   
3.
对《辽史》所载宋遣来使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的湖南迁出移民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唐末五代与南宋中后期,五代末马氏迁南唐是唐宋时期湖南最大的一支外迁移民。就移民原因来说,以唐五代而论,唐末五代时段以战乱与政治移民为主,其余时段则主要是宦游移民;宋代则以开垦移民为多,还有部分宦游、战乱和被掠卖移民。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湖南地域的少数民族移民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少数民族战俘在湖南的安置,二类是湖南溪洞首领在内地的安置,三类是溪洞之民迁移省地,此类是少数民族移民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在靖康之乱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湖南外地迁入移民主要为官僚士大夫、游冦和撤退军兵,亦有少量北方民户移民.从绍兴末至孝宗朝时,南方民户移民才掀起迁移湖湘的高潮.在整个南宋前期,民户移民主要是因为开垦迁来湖南,而非因避难而迁.从其迁出地来看,来自南方者十之有八,南方移民中,来自东方或相邻地区者占十之八九,而其东方和相邻移民中,江西又占十之八九;来自北方者十有其二,而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或非与湖南相邻地区者占其十之八九.呈现出"北少南多,北远南近,江西最亲"的特点.从其迁入地来看,民户移民主要迁入湘南和湘北,次为湘西、湘东和湘中,湘西南则最少;而各区域中,又有少数县为之主要迁入地.  相似文献   
7.
宋初夏州李继迁叛宋,双方围绕多地展开争夺,其中灵州初战影响最大。随着灵州战事推进,陕西路转运司在中央计司与地方州军之间居中调度,负责统筹本路军需物资的预算与筹措等军事财政事务。战时军费亦基本由陕西路支发,如粮秣主要来源于本路二税、屯田、市籴,并主要由本地民户承担运送任务。灵州初战时宋廷之所以在陕西路实施此种有限的财政政策,并导致陕西路转运司“支发尽净”本路财赋亦未能挽救战局,其根源在于朝廷所奉行的对夏军事退缩战略。战后历经仁、神诸朝直至北宋末,中央逐渐主导陕西路军事财政,其战略定位、财政理念、统筹机构和供给模式等体制性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并与国家军事财政日益融合为一体,呈现出与灵州初战时不同的内在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8.
薛政超 《社科纵横》2008,23(1):119-120
唐宋时期湖南移民获得迁入地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为政府之榜告,二为社会之传闻,三为亲友之相告,四为亲自之游历.通过这些立体式移民信息网络,移民者获得迁入地信息,并往往决定了移民者的迁徙行动.  相似文献   
9.
唐代前中期,国家赈灾多采用无偿赈给的方式.唐中叶以后,在无偿赈给之法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唐政府一方面改行有偿赈贷之法,另一方面则开始积极引导富民出资出力参与社会灾荒救济.宋代赈灾分为政府直接赈救与利用社会力量赈济两个方面.政府直接赈救,继承并发展了唐后期以来用富民之资恤救贫民之宗旨;利用社会力量赈灾,国家荒政逐渐演变为"劝分"之政,即"劝谕"富民出钱米参与灾荒救济,并表现出两个重要特点:第一,视灾伤程度与官府赈灾能力而行劝诱力度.第二,"劝分"举措的制度化与优待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若受灾地无富民或富民较少,则地方政府让富民赈灾的"劝分"之政无施展之余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