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任教英美文学课的是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马修·格雷斯教授。第一堂课走进教室,他劈脸就问:“学文学有什么用?”稍等片刻后,他自问自答道:“惟一有用的,是它可以为教文学的提供职业,教出来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教文学!”当然,他语中不乏讥讽,因为来中国教文学,他已多次被问及外国文学“学了有什么用?”——如果一定要“用”,那就是继续教文学。格雷斯教授话语中带着点愤怒,更带着疑惑。我想,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类知识并不仅限于“应用”一类,为何非以“用”为判断准则不可?  相似文献   
2.
《海狼》的女性人物与杰克·伦敦的性别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杰克·伦敦长篇小说<海浪>中唯一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作家的人物设计意图在写作过程、故事发展中逐渐被自己修正改变,最终将一个希望歌颂的"新女性"形象送进了传统社会角色的老套中.文章将小说置入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的历史语境中,讨论这种意图与结果的不一致性所反映的当时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3.
文章串联高等教育中的3个相关的问题:文学教学无用还是有用?外语专业是工具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高校应以“学以致用”还是“学以致知”为基本理念?并递进式地讨论文学教育的功效问题,外语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以及高校的办学基本理念问题。以英语学科为例,讨论实用主义对文学教学的影响,说明外语专业人文性的特征,强调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加强诸如文学这类“非应用”课程比重,是今后外语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也许怕被人嘲笑,也许想一鸣惊人,1937年底,约翰·马尔根(John Mulgan)瞒着妻子和父亲,开始在工作之余偷偷写小说。四个月后,一部长篇小说《孤独的人》(Man Alone)写成了。这是他一生中独一无二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连一篇小小说或一首短诗也没发表过。但也许这部小说在新西兰文学史上也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1939年发表后,马上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吞没,连马尔根自己也为小说的命运哀叹:“永远完蛋了!”  相似文献   
5.
文明焦虑、荒原情结与杰克·伦敦的早期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杰克·伦敦开始写作时,美国的边疆被最后圈定.一种文明焦虑--城市化带来的空间焦虑、工业化带来的精神焦虑和女性化带来的文化焦虑--开始困扰美国人的心理,引向一种荒原情结.杰克·伦敦以克朗代克为背景的一系列早期"北疆小说"创造了文学中的"新边疆",使小说成为表达文明焦虑的象征话语.作家对北疆英雄所代表的品质加以浪漫化,弘扬正在被城市生活消磨的形成于拓荒时期的民族精神.置入历史和文化的语境后,我们发现伦敦的"北疆小说"具有巨大的可阐释性,反映了当时美利坚民族深藏于心的文明焦虑和民族身份危机意识,也反映了美国人对已不复存在的昔日自然纯朴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