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9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学史与诠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世硕 《文史哲》2005,3(4):35-41
诠释学是对文学作品如何进行诠释的学问。诠释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文学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诠释基本上是一种认识,文学作品对诠释有一定的规定性。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诠释,历史条件的重建是应有之义,诠释的原则是科学的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中的“情”与“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文学评论中讲“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的文章比较多,诸如“创作需要感情”、“文艺作品要以情动人”、“艺术就是感情”等论点,都讲到了。其实,关于情与文的问题,前人早已作过反复的论述。两千年前,人们就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话来说明诗歌创作。“万趣会文,不离情词。”古代大文学理论家刘勰所作的这种论断,直到现在看来,也还是对的。没有较为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文学创作是难以想像的;不直接或间接借助于形象表现一定的情感的文学作品,是不会感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效果的。现在,谁也不会否认或轻视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讳言,近年来评论者又重新提出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在“四人帮”横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与王士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初,山东文风甚盛,在文坛上崭然露头角的颇不乏人。蒲松龄和王士祯要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蒲松龄与王士祯的情况大不一样:王士祯是当时的达官,四十五岁上,皇帝召对懋勤殿,授翰林院侍讲,此后一帆风顺,历官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少詹事,兵部侍郎,户部侍郎,至刑部尚书;同时又很早就有诗名,海内尊为诗坛圭臬、一代文宗,当时的文人恐怕很少不知渔洋先生。而蒲松龄却只是一个一生困于场屋的秀才,长期靠舌耕笔耘维持家计,著述虽不少,《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4.
考证是清代学术中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方法。近世学者用于研究古代文学,使文学史研究成为一门兴旺的学科。在文学史研究中,考证从属于文学史研究基本任务,为历史地解析作品、建构文学的历史系列提供基本依据。考证重在证据,思维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史著作甚多,对于文学史问题的认识颇多分歧意见。如果就文学史最基本的性质问题,围绕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这一至为简朴也至为根本的原则,从不同层次进行辨析、论述,那么可以认为文学史具有史学的品格,文学史是文学研究的分支,文学史是建构的。  相似文献   
6.
争鸣与争论     
我不太喜欢争论,宁肯埋头钻研自己研究的课题。事物、事物与事物的关系是复杂的。一个时期,从某一个方面,得出一种认识,自有其真实性、合理性;事过境迁,便可能得出另一种认识,也自  相似文献   
7.
<正> 可礼教授从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至今已经整整30个年头了。起初,他是做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陆侃如先生的研究生,从此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时期担负着并不轻松的系行政工作,却始终不脱离教学,也不放松治学,总是挤出时间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多所著作。近十余年来,他已经先后出版了《三曹年谱》、《建安文学论稿》、《建安诗歌选泽》三部著作,发表了一些论文。其中,《建安文学论稿》在同行中颇得好评,被推许为近期建安文学研究中卓有建树的论著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許多資产阶教学者、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著作中,都貫串着一条主导的黑綫;这条主导的黑綫,便是封建正統的文学史观。这种文学史,是以封建统治阶級的正統文学为正統的。它們对于为封建统治阶級服务的文学,都給予了很高的地位和評价。例如汉賦,本来就是只供皇帝、貴族消遣娛乐的东西,很少文学价值。然而有的書上却称頌它是“振大汉之天声的大汉之文学”,甚至对其对统治阶級的歌功頌德,也說成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六朝时候的駢儷文,可以說是典型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的玩艺了,有不少是“游戏之  相似文献   
9.
<正> 《文史哲》编辑部的同志要我谈谈冯沅君先生的治学方法,我感到颇为难。我从先生学,说起来时间不算短,正好二十年。但这二十年里,先生主要的精力用到教育、辅导我们这一批根柢甚浅的青年学习上,先生一向谦虚,从不以自己之所长自诩,再加上我秉性粗疏、愚钝,体会不深,所以不敢妄自臆说。近来检读先生遗留的文字,除历年的讲义、诗词手稿外,还有部分装订成册的笔记,扉页均有题签,如《媛庐读词》、《媛庐读曲》、《己卯从录》、《涪滨余录》、《辽海杂录》等。捧读过后,感佩之余,略有所悟,虽云管窥蠡测,岂能见天海之一隅,但也可以写了出来,作为个人学步的准则,或者对为学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西游記》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神魔小說。它在我国广大人民生活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是不下于《三国演义》等其它几部长篇小說的。識字的人,沒有讀过《西游記》的恐怕不多;不識字的人,也經常有机会接触到它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和部分精彩篇章。記得童年时代,在还沒有讀《西游記》之前,从舞台上、皮影戏的“銀幕”上,从小人书里,从某些节日里或祭神或娛乐的热闹场合中、旱天里鑼鼓喧天的祈雨的行列中、就经常看到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就非常熟悉了其中若干片断的情节,如“大闹天宫”,“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等。后来读了《西游記》,印象就更亲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