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现在还记得“华浦”老师在我入学前说过的话“你为什么不成功?因为你没有下定决心!你为什么还不成功?因为你还没有下定决心!你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成功?因为你直到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也就在那一天,我的潜能被真正地激发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自从明末清初著名的语言学家顾炎武首先指出古代汉语语词的偏义现象以后,俞樾、杨树达、黎锦熙、刘盼遂和余冠英等诸家对偏义语词又陆续有所发现和阐释.最近又有人发表文章,试图在已经发现的古汉语偏义复词的基础上,摸索这种语言现象的内部规律,把对偏义复词的研究推进一步.可见,偏义语词一直是语言学界感兴趣的一  相似文献   
3.
修订本《辞源》出版之后,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已经成为古典文史工作者可以信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笔者在使用《辞源》的过程中,深感该书编辑体列谨严,编写作风踏实,内容丰富实用,文字简明精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同时也注意到该书在诠释词语和列举书证等方面,尚有一些可以商榷、补充的地方,个别文字的讹误也有待订正。谨从平时的笔记中选择若干条写  相似文献   
4.
影《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卷四《降魔变文》: 使(按指宰相须达多的使者)影牆忽见,(宰相护弥之女)仪貌绝伦,西施不足比神姿,洛浦讵齐其艳采。直冲审视,恐犯于礼仪;遂即缓步抽身,徐问邻人言曰:“此是谁家屋宅……”(362、363页)引文中“影牆”的“牆”原作俗体,蒋礼鸿先生校正为“牆”,甚确;蒋又说“影”是“依  相似文献   
5.
1967年上海嘉定县城东的农民在平整土地时,于明代宣姓墓中发现明成化七年到十四年(1471——1478)北京永顺堂刊印的十六种说唱词话和一种南戏。1979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名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十六种附白兔记传奇一种)》。这十七种文学作品,历来未见著录,实为稀世珍宝,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戏曲的极为重要的资料,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有些学者并已从文学角度对这一批作品作了初步研究。同时,这批成化本词话和南戏口语化程度很高,为我们研究明代中叶以前的汉语口语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本文即拟选取该书中若干口语词语进行考释,或释其词汇意义,或说其特殊用法,或考其假借本字,或探其历史源流。未妥之处,乞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6.
虚词丰富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因而虚词研究也便是汉语研究者历来重视的课题。敦煌变文中有许多虚词的用法,在今天看来比较特殊,值得加以探讨。蒋礼鸿先生的专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用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来研究变文中的虚词,探微索隐,颇多发明(见该书第六篇“释虚字”)。本文拾遗补漏,就几个尚未被人注意的虚词谈些浅见。为了避免主观臆说,尽量搜寻时代相同或接近的其他著作中的语言材料作为旁证。有些虚词在  相似文献   
7.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整理校订的《敦煌变文集》,①迄今为止仍是研究敦煌变文的最好的校印本。该书出版以后,徐震堮、蒋礼鸿等多位先生先后加以补校辨正,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由于变文的校堪工作具有特殊的复杂性,留下来有待解决的问题仍属不少。笔者读《变文集》和诸家校订著作,在获益受教的同时,也发现一些应校而失校或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汉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数年来,近代汉语研究逐渐崛起,其重要原因是汉语史研究的带动和其他相关科学的促进:对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本文不采用划线切分、规定上下限的方法,而提出汉语历史阶段由主干部分与交替重迭部分组成的意见,认为可以暂把南宋、元代、明代和清初作为近代汉语阶段的主干部分,其上沿可以前推几个世纪,下沿可以后伸几个世纪;本文论述了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口语性、时代性和地域性三个特点,认为近代汉语研究应该形成自己具有特色的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9.
《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以下简称《变文集》)是一部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敦煌俗文学作品的汇编,多年来在敦煌学、文学史和语言学研究中曾经起过并且还在起着重要作用。此书编辑过程中,曾经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位先生合力校订,出版之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先后补充校订;近年来,刘坚、郭在贻、陈治文、项楚等先生以及笔者又继续补校。这些工作对于提高该书的校订质量以及进一步修订重版显然是必需的。最近,笔者再次研读《变文集》和  相似文献   
10.
初唐通俗诗人王梵志的诗作,以其浑朴质直而又犀利辛辣的风格,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语言角度来看,梵志诗中包含大量初唐时期的口语俚词,无疑是研究中古语言的珍贵资料。最近出版的《王梵志诗校辑》(张锡厚先生编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以下简称《校辑》),主要依据敦煌遗书二十八种不同的写本,考辨真伪,校订异同,整理出王梵志诗三百余首,第一次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这位带有神奇色彩的诗人的作品原貌,为对梵志诗进行文学的和语言的研究提供了较可信赖的印本,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本文拟对梵志诗中的部分语词作初步探索,并对其中一些语词的校勘和注释提些商榷意见,请张先生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