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裴传永,马百莲所谓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毛泽东作为一个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看法。这是一种反思的反思,是对发生了的理论成果的再认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生长的历史过程来看,如何正确地看待...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的官箴文献主要是以箴文的形式存在。夏商两代特别是商代已有不少箴文面世,这是无可置疑的,公认属于"无可怀疑的殷商遗文"的《尚书.盘庚》所载"小人之攸箴"就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殷商时期的一部官箴文献。如果说周初的《虞人之箴》是"官箴王阙"即臣诫君的代表作,那么稍后的《大正箴》则开启了先秦官箴文献中君诫臣的先河,而《耄箴》、《勤箴》这两篇分属春秋早中期的箴文的存在更是无可辩驳地证明,进入春秋时期之后,君诫臣已成为官箴创作的常见现象。官箴文献的规诫主客体从单向的臣诫君朝着双向的君臣互诫的转变滥觞于西周早期,完成于春秋早中期,故而传统所谓君诫臣之箴产生于春秋之后、秦汉以后、唐代、宋代等等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政治理想,就是人们对自己所憧憬、向往的那样一种社会政治局面的理性思考和勾画。儒家创始人孔子是较早阐明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思想家,这一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究竟为何?对此,学术界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在关于孔子政治理想的诸多见解中,“礼运...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西周以降,直至明清,吟诗作诗始终是朝野上下普遍的习尚,历数千年而不衰,每个朝代都是诗家辈出、佳作迭现,为中国诗歌史的发展作出了各自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南宋之后,文学批评界在对唐宋两朝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分析的,相当多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褒唐贬宋,到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特征杨恩长,裴传永(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特征,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的同时提出来,并随着这一运动的发展而愈益显得重要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最先倡导者。他们一方面给人类,特别...  相似文献   
6.
《隆中对》向为人们所称道。近几年,不少研究者对它更是推祟备至。薛国中同志认为,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之后,刘备集团便“沿着《隆中对》的路线,进行政治的和军事的斗争。”吴洁生同志也说《隆中对》被刘备用为建国方略。对于《隆中对》,更多的同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业师张大可教授认为它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  相似文献   
7.
忠观念的起源与早期映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忠观念的起源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学者以忠字的出现为判断依据,认为忠观念是春秋时期的产物。这是在模糊了忠观念与忠概念本质区别的基础上而作出的错误判断。忠概念晚于忠的意识和行为而出现是毫无疑问的,忠概念的出现只是意味着忠的意识和行为在社会上具有了相当大的普遍性以及忠的理论化创造的开始,是要在忠的观念上"敲上自己的图章",而决不能据以理解为忠观念的开始产生。查考《诗经》《尚书》以及其他经史典籍的有关记载可知,早在三代,这一概念所表征的那种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就已经十分明晰了。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断定,我国忠观念当起源于尧舜时代。理由有二:其一,典籍中有尧舜时代倡导忠德、惩治"毁信废忠"之人的明确记载;其二,尧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忠德,昭示了忠观念的原初内涵。  相似文献   
8.
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孔子人学的两大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传永 《文史哲》2004,(4):88-92
孔子的哲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个体发展、群体交往和物我关系(包括天人关系)为基本对象的哲学,是一种人学。孔子基于人的生命价值逐渐被重视的社会大背景,把整体的人作为研究对象,作出了"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的理性判断和价值定位;又基于这种理性判断和价值定位,阐发了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有关人的权利的观点和主张。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的学说是孔子人学的两大发现。  相似文献   
9.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裴传永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此话颇有见地。关于三国之主如何善用人才及他们的用人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曾撰文予以探讨,其中自不乏真知...  相似文献   
10.
王禹偁论政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王禹偁留传至今的赋作共有26篇,其中有的描写天文地理,有的抒情言志,而更多的是论政,计有12篇,占了他现存赋作的近一半。本文拟对其论政赋作合并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