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代价是发展理论的一个范畴,是发展研究的新突破口。然而,长期以来,在发展理论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三种倾向:一是过分注重于发展的正面效应及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忽视了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进而否认代价的客观存在;二是以孤立、片面的观点认识代价,看不到代价的积极作用,将代价视作消极的东西而大加批判;三是有些人盲目地将代价合理化,把代价作为一种幌子,以“交学费”为由,为自己的主观失误辩护,从而开脱罪责。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应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社会发展中的代价问题,应该对代价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进而采取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末的社会主义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景观:实力强大的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纷纷垮台,而原先那些实力并不很强的国家却扛起了社会主义之鼎。历史是如此的复杂,却又如此的深刻:它以社会剧变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出社会主义改革的哲理。 世纪之交,我们需要反思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成败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中国进行改革的同时甚至以前,原苏东国家也曾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可是,中国的改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却发生了剧变乃至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为何会出现两种截…  相似文献   
3.
论可持续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伦理的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是本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了世界性的环境恶化、入口膨胀等危机之后,人们经过反省和探索,于80年代左右开始探讨的人类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理论。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出版的《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代表作。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全书以”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篇概括了当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晚年设想”指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本文提出并思考了 2 0世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面临的世纪性难题———社会制度“跨越之后”的问题。文章认为 ,邓小平的可贵之处 ,在于他紧紧地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 ,准确地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运动世纪性难题的思考基点和理论视角 ,系统地解答了社会制度“跨越之后”的世纪性难题 ,从而把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中国跨世纪纲领的战略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论述了它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含义: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建立生态文明;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和平等性原则(代内平等与代际平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不利因素,同时又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联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和实施状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教兴国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实践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们在探讨实践问题时,比较注重于从正面探讨实践的意义与作用。实践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的确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人们比较关注实践所带来的正面价值,却较少顾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负面价值。有感于此,我们认为把实践效...  相似文献   
7.
论发展机遇     
本文依据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偶然性与必然性、规律性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机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文章认为,只有那些对事物发展进程有利的偶然性才能称为机遇。机遇产生于环境的剧烈变动时期,是社会各子系统和诸要素相互运动的结果。机遇是事物发展的新动因,它能加速事物发展的进程。机遇具有偏向性、时效性、不可重复性、不均衡性等特征。我们应当树立强烈的时机意识,创造机遇形成的有利条件。应当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善于发现、抓住并利用发展进程中“无形的手”——机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生前虽然从未使用过“知识经济”这一概念 ,但他作出了“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的精辟论断 ,准确地预见到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揭示了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动力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指出了知识经济的主攻方向和产业支柱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指明了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和智力资源。科教兴国是邓小平科教思想的国家意志化 ,是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战略保证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朱德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朱德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三大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他提出调整"死制度"、建立"活制度"的一系列构想:主张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工业管理体制上,主张将部分工业的管理权下放,在放权的同时还要让利;在商业管理体制上,主张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市场。反思"一大二公"的单一所有制形式,提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思想:为个体经济正名,认为"不承认个体经济不行","个人所有制的存在是合理合法的";明确提出了'保留私有制"、"对公有制是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反思违背价值规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主张实行经济核算:社会主义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不能搞平均主义;要实行经济核算,按价值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代价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价作为一种负面价值,具有价值损失性、价值转换性、价值补偿性等特点。发展通过付出代价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通过扬弃代价的方式实现发展。为了将代价减至最小限度,应当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实施代价调控(代价预测、代价反馈、代价抑制、代价转换、代价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