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策是中国古代科举最重要的文体。学术界多从历史学的角度考证科举试策的程式,尚未论及策的文体特点。历代文论家对策的分类各不相同。因为是应试文体,策带有浓厚的制科习气。人们对历代杰出的策文及其作家作了深入的分析,值得后人借鉴。《历代文话》未收策学类著作,十分遗憾,建议再版时补上。  相似文献   
2.
两宋僧道铭文小品是两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兴起的文化背景主要有两方面:追求不朽的超时空观念;僧俗交往的风气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文学积学论主要有三方面: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二、提倡积学基础上的创新;三、勤读史书.其原因有三:一是受苏洵和欧阳修的影响;二是批评王安石变法所导致的"废学而徒思"的不良习气;三是积学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后人对苏轼的积学之功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句子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基本单位。在应用文写作中,人们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为了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往往偏爱使用短句。一般的应用文写作指导书也建议人们尽量多用短句,避免长句。这其实是在误导读者。过分追求句子的简短,有时会使句意支离破碎,达不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应在应用文写作中多练习使用长句。这样,既可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建构公平的学术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核心期刊的讨讼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学术评价的公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事关中国学术命运、前途的大事 ,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以杜绝各类学术腐败现象。借鉴司法公正体系 ,成立以研究方向为单位的同行专家评审团 ,是中国未来学术体制改革中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方革。  相似文献   
6.
真骨傲霜:浅论苏轼的文化性格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的文化性格一向被认为是旷达。本文认为 ,实际上他的旷达来自于他的真率。苏轼的性格核心是真率。他的真率是与生俱来的。苏轼一生仕途蹭蹬 ,就是他真率性格的结果。苏轼的真率同样影响了他的文学。后人对苏轼的真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古典美学中的“飞”是一个对古代文人的思考、创作与鉴赏至关重要,又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诸多文化特征的意象群。从其内在蕴涵、外在延伸及所具有的审美特征表明,“飞”意象群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所蕴涵的审美文化取向与审美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杜甫的深层心态进行分析;先辈的辉煌与后世的困顿、诗人的高贵与自身的卑贱、治世的理想与乱世的现实、虚幻的参政与无奈的退避,认为杜甫是在进退两难的悖论中度过一生的。  相似文献   
9.
许外芳 《兰州学刊》2007,(10):185-188
苏轼的艺术哲学主要可概括为三点:真实论、传神论、自然论.它们贯穿于苏轼对文学、绘画、书法这三大艺术门类的论述中,构成了完整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太学体”是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考察太学体的科举改革背景,有助于了解其兴衰过程.仁宗朝科举策论考试改革,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策论的重要性由次于诗赋,上升到与诗赋同等重要;范仲淹改革科举,重策论而轻诗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太学体,暴露了策论空疏、怪僻的弊端,导致改革失败,诗赋重新在科举中占据首要位置.嘉祐二年,欧阳修借权知贡举的机会排抑大学体,使之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