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20世纪文艺思想发展史上,1942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界碑。这一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刻,然而坚守着独立思想的解放区文艺界的现代知识分子却放弃了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权利,从而放逐了思想。如果我们超越具体的历史环境站在整个20世纪文化发展史的制高点上来看,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现代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赋予现代知识分子的灵魂。因此,我们应当向解放区文艺界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对独立思想的坚守表示敬意,而对之后他们由于特定战争环境而不得不对独立思想的放逐表示惋惜和理解。但是,我们又必须历史地看问题。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那个关系到民族危亡的时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救亡图存的民族信念支撑着他们,他们对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放逐为的是抗战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历史,毕竟那不是历史的错误,而是历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在卷帙浩繁的解放区戏剧中,山东解放区戏剧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戏剧创作以及这些剧作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建构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景观,而穿越六十余年来种种绝对的"是之!""非之!"的批评,客观地对山东解放区戏剧予以描述和评价是我们不可逃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党领导下兴起的"红色戏剧"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现象.它经历了苏区红色戏剧、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戏剧和新中国红色戏剧三个阶段,对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对革命斗争乃至对党内政治斗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把这篇文章印发全党作为整风文件.在此政治语境下,解放区出现了<李闯王>、<闯王进京>、<甲申记>等以李自成起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在戏剧情节、人物形象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这也反映出他们在创作意图上的差别,进而表现在他们对毛泽东、郭沫若,以及大家对三百年前甲中年那段历史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余年的电影生涯里,贾樟柯的电影将镜头执著地对准中国社会的底层、边缘,记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变化,展示中国社会的变迁。他通过对材料真实、细节真实和灵魂真实的坚持,去追寻历史真实,进而寻求真理。那些朴素而又真实的影像成为一位中国电影良心的一再说明。  相似文献   
6.
营造意境是传统戏曲的重要特征。而舶来品的话剧,在中国同样有着营造意境的追求。这主要表现在话剧意境是对传统戏曲意境的直接继承;话剧意境和传统戏曲意境具有本质的一致性。而话剧意境和传统意境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营造意境的手段的不同上。这种差别是由于话剧和传统戏曲的艺术追求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初期的学校教育改变了师徒传授的教育方式,20年代受“五四”新文化和西方戏剧教育影响初步形成了现代戏剧教育模式,30、40年代有鲜明的工具性特性,也产生了一些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8.
解放区戏剧是中国 2 0世纪戏剧史上与战争环境密切相适应的一段特殊存在 ,在整个民族面临危亡的时代 ,戏剧艺术“牺牲”自己一部分特性进行鼓动宣传 ,拯救民族于危亡 ,从而对历史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点任何时候都应当得到肯定。然而 ,作为以政治思维为核心 ,以对立、对抗、斗争思维和善恶价值判断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方式 ,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理解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为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而在艺术创作上选择具体的切入方式 ,造成了戏剧作品存在着人物形象简单化、戏剧冲突单一化、大团圆结局等艺术硬伤 ,不可避免地成为解放后的戏剧走向歧路的萌芽和先声。历史应当区别对待 ,在社会生活环境发生根本变化以后 ,对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戏剧在艺术上的缺陷进行检讨 ,方才有利于戏剧艺术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44年3月,郭沫若在国统区中心重庆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出现了不少以李自成起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阿英的《李闯王》是艺术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本文对《李闯王》的人物形象、主题和编剧艺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该剧在艺术上的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各色各样的华人形象、中国功夫、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好莱坞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有拼贴、移植和融合三个层次,建构的也是"美国式的中国文化形象",即"美国式的中国人物形象"和"美国式的中国国家形象"。好莱坞之所以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主要基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占据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以及中国有着丰富的故事题材等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