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1.
先秦时期的言意之辨,在魏晋时代已经由语言学命题上升为本体方法理论。玄学中的激进、保守与温和三派各以言不尽意、言尽意和得意忘言为形上前提。因此,言意之辨以本体方法论促进了魏晋学术的演变与发展,其本身也就成为理解魏晋学术思想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嵇康与海德格尔都追问生存可能性问题。嵇康以心(道)为本体概念,又把它作为价值真源,可能性论题以此视域得以展开。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只具本体论含义,生存可能性的价值向度要由死这一概念来引导。二人体系不同,但都指向生存的可能性领域。  相似文献   
3.
论《列子·杨朱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理论建构而言,《杨朱篇》从名实入手;提出了去名任心命题。而这一命题得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依据,是死的必然性和虚无性。正是对死在生存论意义上的深刻追问,使《杨朱篇》确立了“从性”这一个体存在的享乐主义原则。而“从性”又同时把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在精神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严格界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从本体、透显本体的方法以及现实生存三个方面,对临济思想与中国道家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临济禅作为中国佛教的一种形式,秉承了印度佛教的宗教本质,但其思想受到中国道家的深刻影响,从而开出了禅学实践的现实维度。道家因而成为临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的言意之辨,在魏晋时代已经由语言学命题上升为本体方法理论。玄学中的激进、保守与温和三派各以言不尽意、言尽意和得意忘言为形上前提。因此,言意之辨以本体方法论促进了魏晋学术的演变与发展,其本身也就成为理解魏晋学术思想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与汉代佛学之发展贾占新从本体的角度研究汉代佛学,是就佛学与汉代中土学术在思想建构方面的异同分合来着眼的。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鱼豢《魏略·西戎传》),开启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新格局,但初传时期佛学演变的详情却不易谈,一是史料缺佚,承传线索晦而不明...  相似文献   
7.
论支遁     
本文抄撮史料,寻比按证,重新探讨了支遁的即色义、逍遥论以及名士风度问题。指出:即色义的理论基础并非因心起色,而是因缘起色;逍遥论作为“新理”超越向秀、郭象,乃在于增加了玄学理论内部的张力;而名士风度,则实为大乘教理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