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高校道德调控体系不健全、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不足以及市场体制不成熟 ,缺乏公正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高校师德建设往往停留在口号或决定上 ,而缺乏实际措施 ,造成高校师德建设缺失。为此 ,必须培育高校教师的教育伦理精神 ,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养成教育 ,培育高校教师的文化人格 ,并建立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以确保高校师德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国古代第一部逻辑专著《墨辩》中,“故、理、类”统称为“三物”。目前,在《墨辩》逻辑的研究中,特别是在比较研究方面,对“三物”的解释很不一致。笔者认为,随意比附,会曲解《墨辩》逻辑的本意。关于“三物”的系统论述,见于《大取》篇:“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也。诸立辞而不明于其故所生,妄也。今人非道无所行,虽有强股肱而不明于道,其困也可立而待也。以类行也者,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三物必具然后辞足以生。”对此,我们可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墨辩》作为中国古典逻辑的第一个构造体系,以其理论的形态表现出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特点。逻辑学是以推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那么《墨辩》逻辑推论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呢?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对《墨辩》逻辑推论学说的构建有些什么重要影响?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德性养成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即人格价值,另一个是德性养成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主要是指德性的人格价值或人性价值.德性作为人格主体自身的价值,决定了德性是生命价值之源,这是德性内在价值的根本所在.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使人性更加完善、人格更加健全、交往目标更易达成、自我价值更易实现.德性养成的社会价值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建立.它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成就个人与成就他人、成就人类与成就自然、成就身体与成就心灵、成就德性与成就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主体人格的矛盾及其文化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主体的人格是其主体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包括高校德育主体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体格、生理特点和道德品质以及做人尊严等的总和。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高校德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出现了对立冲突的两极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把高校德育主体人格矛盾的现实呈显出来,对其进行文化上的分析与修正,使高校德育主体走出人格的矛盾困境,以便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高校德育主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期群际交换的不平衡日益加剧,已成为社会利益分化、利益格局失衡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之一。基于对当代中国群际交换不平衡的现状及特点的分析,提出以弱势群体的组织化为依托,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完善,构建群际交换的平衡运作机制,以促进利益格局的平衡,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制度、体制、机制的三维视阈,提出社会治理变革的本质在于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实现社会治理过程的民主化,从强制型管理为主转向强制型管理与自治管理并举的状态;在社会治理的制度方面应把握责任的"度",政府权力的下放、社会协同治理方式的实施都应该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依据;在社会治理的体制改革中,政府需通过政策与法规的制度化手段,组织、动员、协同、监督非政府组织承担管理责任;在社会治理机制构建中,由于对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所拥有的权力与义务缺乏明确的规定,使社会的治理与监督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因缺乏合理的制度性社会评价指标,因而未能建立有效的社会监控机制;由于对虚拟社会缺乏必要的制度化规范和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因而虚拟社会的治理机制尚未健全;为此,社会治理主体应确立社会治理制度、体制和机制的三维眼界与境界,建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社会治理制度;理顺社会治理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设置专门的社会治理机构;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特殊人群帮教、治安综合治理、社会风险预警、社会利益诉求、社会监督调控、社会综合服务等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墨辩》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体系较完整的逻辑学专著。在《墨辩》逻辑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往往是把《墨辩》简单地看作为形式逻辑,因而注重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模式来考察《墨辩》的内容和体系,而忽视《墨辩》与古希腊逻辑在类型上的深刻差异。从而使《墨辩》的许多内容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甚至造成拔高或降低《墨辩》逻辑内容实际意义的情况。为了更深入地对《墨辩》进行研究,本文拟就《墨辩》的逻辑类型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活的物化描述的是人对物的依赖状态.精神生活物化的根源在于精神生活的物质性,表现为人的幸福感来源于对物的占有、人际交往的物质化、精神生活的工具性存在和精神生活质量衡量的物化标准等.对个体来说,追求精神生活的自主和自由,不但要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提高生活境界,还要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性别平等的文化哲学阐释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运用文化哲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人的文化存在、性别问题产生的文化根源和性别平等的文化困境的分析,提出文化是性别平等问题本质的基本观点;针对女性主体性意识缺失和自我心理束缚问题,从性别文化的心理启蒙、和谐性别文化体系的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和谐性别文化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