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先生逝世。他的遗体安放在万国殡仪馆的芬芳(氵弥)漫的花丛中,上海成千上万的人群,怀着哀痛的心情前往吊唁。灵堂内外,悼念的(力免)联像素白的雪山,人们在不意中看到了四大家族的孔祥熙,却也送来了这样的(车免)联:鲁迅先生千古一代高风树新帜千秋孤痛托遗言孔祥熙敬(车免)(车免)联引起有识之士的难言的感慨。比较了解鲁迅先生和孔祥熙关系的人们,不禁就想起死者先前的遗言:“世上实有被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了几篇研究鲁迅的文章,其中谈到鲁迅的文艺思想曾经受过托洛斯基的影响。但是,因为托洛斯基的名声很臭,有些同志曾有意无意的迴避这一史实,或在资料上略而不谈。例如唐弢同志在《<鲁迅全集补遗续编>编校后记》里写道:“……找到而未收入的,有《亚历山大·勃洛克》译文一篇,因为后者是托罗兹基的原著。”(《回忆·书简·散记》第99页)我以为,既要求“全”,则虽为托洛斯基的原著,而为鲁迅所译的,倒也不必为贤者讳。因为事实毕竟是事实。1926年7月,鲁迅在《<十二个>后记》里,曾经这样评介道: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大概还以为托罗兹基是一个喑鸣叱咤的革命家和武人,但看他这篇,便知道他也是一个深通文艺的批评者。他在俄国,所得的俸钱,还是稿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捷克译本》一文中写道:“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去年一月二十九日,邓小平同志在美国艺术家为他举行的应邀访美的文艺晚会上,在简短的讲话中称引了鲁迅的这一见解。在中美人民友好的史册上,不少美国朋友,在中国人民处于困难的日子里,正是用文艺来沟通太平洋两岸的两个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4.
一八九九年春,鲁迅离开了“鸟烟瘴气”的江南水师学堂,改入江南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直到一九○二年一月毕业。陆师学堂是一所“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军事学堂。鲁迅入学后,山阴人俞明震为第三任总办。俞明震(1860—1918年)字恪士,号觚庵,一八九○年中举,一八九四年调赴台湾,次年委全台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弩机     
民国初年,鲁迅先生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第一科科长,按照当时职责规定,“搜集古物事项”是他主管的一个内容,弩机就是他搜求古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1915年1月28日的《鲁迅日记》里载:“夜杨莘士赠古泉六枚,又小铜器一枚,似是残蚀弩机。”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伟大的作家,也是卓越的学者。他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活动,对学术资料问题,发表了不少发人深思的真知灼见。占有资料顾及全篇鲁迅认为,一个学术工作者,不论立场观点如何正确,决不能“以论代史”,他必须占有丰富的资料。他说:“无米之炊,是人力所做不到的。”在厦门大学执教时,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上写道:“我对于编文学史讲义,不愿草率,现已有两章付印了,可惜本校藏书不多,编起来很不便。”(《两地书》五十)后来他定居沪上,屡拟编写中国文学史,但觉得当时上海东方图书馆的藏书还不够用,为此他一直怀念藏书丰富的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高瞻远瞩的爱国主义者,他非常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他说:“我们有艺术史,而且生在中国,即必须翻开中国的艺术史来。”(《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他认为,祖国琳琅满目的文化遗产,是自古以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南腔北调集·经验》)鲁迅先生对文物的珍视,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尊重、爱惜。  相似文献   
8.
邓啸林同志来稿对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三校合编的《鲁迅年谱》中的所谓鲁迅“通过”高尔基寄给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一封信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 《鲁迅年谱》在关于一九二七年里,这样写道:“同年致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信:‘你们热情洋溢的歌声飞越万里,给中国无线电听众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印象。现通过高尔基同志寄给你们几首有谱的中国民歌,以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谢忱。’……(见‘北国妇女的歌声”载中文版《苏联妇女》1961年第二期)”(《鲁迅年谱》上册,第372页)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用笔奋战的文学家,却又高度赞扬拿枪战斗的革命家。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的讲演中曾指出:“中国现在的社会情状,止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他在北京工作时期,对倾向革命的冯玉祥,曾有过帮助和支持。许广平回忆道:“在北京时,人们对奉直等军阀不满意,那时在南方革命  相似文献   
10.
殡葬改革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这里发表《鲁迅论土葬之弊》一文,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