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鲁迅的死亡意识既不同于西方现代的死亡意识,又迥异于传统文化中的死亡意识,具有强烈的现代个性色彩。他将死亡与新生、自我与历史、民族、传统紧密地统一在一个充满悖论的个体之内,并且上升到生存本体意义,因而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内蕴。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狂人日记》叙事学解析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序的忽视或误解。只有在细读序的基础上,才能深入文本的叙事结构,洞悉叙事者、叙事接受者、人物角色之间的多重复杂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狂人日记》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言,是独白性的、只有两个时间系统。而实际上是具有多重对话关系和三个时间系统。并且"癫狂"、"眼光"等行动元对文本的叙事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小说《鲜血梅花》从文本题目、文本语言和情节结构上看,都带有父仇子报式武侠小说文体类型的明显特征。在父仇子报式武侠小说中,情节模式与情节内涵高度一致。从这种关系看《鲜血梅花》,其情节模式与情节内涵却是相悖的,即仿武侠的情节与非武侠的旨归悖反地结合在一起。对武侠小说的戏仿色彩和反讽态度意味着余华对传统武侠小说"复仇"模式及其背后道德伦理根基深刻怀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