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认为苏诗主导风格形成于作者通判杭州时期,到知徐州时期而臻于成熟。据此,文章探析了苏轼知徐州时期诗作在题材和艺术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及其所达到的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杜甫在诗史上的地位有些相似。他们都以其题材广泛的作品,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广阔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以其多样化的风格和写作技巧,丰富和提高了诗、词的写作艺术.把诗、词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作为词坛巨壁的辛弃疾,在词的题材和风格方面,特别富于开拓精神。由于词这种特殊的体裁,要在这两方面有所创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艺术创造力。辛弃疾在幽默词的创作上,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胆识和创造力,而给词坛增添了光彩。幽默作品的特点,是使人发笑。它与调侃、诙谐、戏滤、机趣常常紧密地联…  相似文献   
3.
苏轼贬儋时期的理想追求与自我排遣邱俊鹏苏武于绍圣四年(1097)被滴膻州、元符三年(1100)遇赦北归,在腊州度过了艰难困苦而有意义的3年。从著作来看,苏试在后州创作了诗词140余首.散文百余篇,书信40余篇,书传》一部,并对《易传》和《论语说》进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的文件精深博大。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学习十四大文件必须用十四大精神去细心琢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在“左”的影响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进行学习,才能真正领会十四大文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就拿这次大会把发展经济作为党的主要任务,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模式来说,这就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从实践来看,有些问题,如人们谈论得  相似文献   
5.
邱俊鹏 《天府新论》2001,(3):67-70,77
本文认为,苏轼和定州时,虽已预感到政局即将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变化,但仍然一如既往地为民办了一些好事。其创作也就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心声:对时局的忧虑与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苏轼知定州时,虽已预感到政局即将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变化,但仍然一如既往地为民办了一些好事.其创作也就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心声对时局的忧虑与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探.  相似文献   
7.
苏轼政治思想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不少文学史和研究苏轼的文章,都认为苏轼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从进步到保守再到进步的转变,其根据是:苏轼在宋仁宗时积极主张改革,但到神宗时,却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神宗死后,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积极“维护某些新法”;并且认为这种“转变”是由于他政治地位的升降.反映了经济地位不稳定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立场。这是不符合苏拭的思想和历史实际的,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
《苏辛词风异同辨》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词的发展史土,苏轼和辛弃疾历来被评论家并称为豪放词派的大家。深入研究他们词风的异同,无疑有助于对他们词作的全面了解和作出更确切的评价。严迪昌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年第一期上的《苏辛词风异同辨》(以下简称《异同辨》)提出这一问题探讨,是值得重视的。《异同辨》一文认为:“不同作家在同一艺术领域内有所新的创  相似文献   
9.
梁代儒生兼佛教徒刘勰(约466—约520年)所写的《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广。我们认为《文心雕龙》是宣扬孔盂之道的儒家文艺经典,是继承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反动思想政治路线,把儒家文艺理论系统化,在文艺领域内定孔学为一尊的儒家重要著作。当前,批林批孔运动正在普及、深入、持久的发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孔孟之道在文艺领域内的流毒进行一番认真的清除,很有必要。一刘勰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由齐入粱后,他做过好几任官,最后,经皇帝批准出家当了和尚。他是一个顽固地反对进步,宣扬倒退,反对革新,宣扬复古,反  相似文献   
10.
清官,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往往以清正廉明、打击不法、整顿纲纪的封建社会中坚的面貌,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对于历史上的清官,应该根据他们的言行对历史所起的作用,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作为文艺形象的清官的出现,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是在宋元时期。一种文艺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历史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原因的。宋元两个朝代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吏治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加腐败、黑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