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人类全身有毛发覆盖,是赤身裸体的.文明演进,进而遮蔽下体,后有挡护风寒的衣服.上古有裳无裤.到战国末年至秦汉时期,出现了与裤子有关的词"(祥)、绔((榜))"等,但并不完全等于今天的裤子.其实最早的(祷)没有裤裆,只有两条裤筒套在膝至踝骨处以御寒.(祥),很显然是一种有裆的裤子."满裆"即连裆.但还不完全是今天的裤子.最早的祥应该是为了干活方便而出现的,类似今天的大裤衩,后演进为今天的裤子.从裤子的演进,则可说明由低级到高级,从蒙昧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这一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对孩子的语言教育与孩子日后对事物的辨识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笔者提醒初为人父人母者,一定要用心教孩子说话,当孩子发出稚嫩的错误读音时,要耐心地纠正,最好不要把这种读音带到认知语言的阶段,避免襁褓语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动量词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汉语中没有动量词,表动作的量,通常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表示今天“数量+动”形式的是“数+动”形式。动量词产生于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时期,稳固于元、明、清时期。动量词的产生对汉语史是一件大事,对汉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左传》中的动词使动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使动为什么会放在活用中讲,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并来说明,而且对及物动词使动的解释也很模糊。其实,《左传》中的使动用法具有下列特征1.古汉语中常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的一般形式,宾语常省去。2.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增加一个使动宾语。3.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也增加一个宾语。4.不及物动词增加一个宾语,即活用为能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原单宾语动词用作使动后,增加一个宾语,即活用为可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而原双宾语动词因宾语位置已处饱和状态,故没有使动用法。5.动词使动属于动词内部小类间的活用。  相似文献   
5.
一支笔 ,可以写出无价的艺术瑰宝 ,流芳百世 ;也可以自画贪官的丑恶嘴脸 ,遗臭万年。今年3月8日已被执行死刑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胡长清 ,也曾被人称为书法家 ,然而他摇晃手中的笔 ,除了欺世盗名 ,更看重的是贿赂 ,是不义之财 ,是聚敛千万家私。到头来 ,他把自己画成了巨贪 ,走上了不归路。蓬门苦出身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黄土店镇 ,是一个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好地方。1948年10月 ,青岗村一间破烂的茅屋里传出了婴儿响亮的哭声。喜得长子的胡家高兴极了 ,几经商量 ,给孩子取了个吉祥的名字 :长清。希望他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做…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因文字的差异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偏差。汉字独有的非线性特征使得汉语词汇编码理据非常清楚明显。若不了解理据,就会妨碍学生准确地解读汉语。词汇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将这种构词要素间的理据分析给学生,使其能准确理解词义,并能掌握其规律。让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理解、系联,从深层次理解汉语词汇的编码理据,寻找规律,短时间内扩大词汇量,准确理解、掌握汉语词汇意义,从而达到清晰表达、顺畅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道德视角看政治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维度曾一度被实证主义排挤出政治合法性的研究领域,这种理论影响到现实政治生活,使西方政治生活濒临危机。罗尔斯的《正义论》使道德问题重新回到政治合法性论域,引领了规范理论的复兴,但他在后期却由于不必要的妥协而放弃了道德立场。政治合法性和道德问题有深刻的关联,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建构和评价不可能离开道德问题而进行。  相似文献   
8.
说鞋的由来     
鞋的历史源远流长。鞋起源于何时?又由谁发明?无从考证。民间有伏羲氏发明了在围捕猎物的时候,用兽皮裹住自己的脚,以防止磨破割裂,同时也能保暖,从而产生了鞋的传说。历史也表明,大约在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已经在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的同时,也缝制兽皮鞋子,用以护脚,追寻猎物。这样的实用功能对最早的鞋来说,非常明确。鞋是个后起字,在古代表示鞋的字很多。一样事物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称谓?古汉语中单音节词居多,因此,指称事物的词自然就多。可因时代不同而不同,如屦、履是先秦常用的字,而靴、鞋则是后来产生的;也可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如自关而西叫做屦,自关而东叫做复履,东北朝鲜洌水之间叫做靳角,南楚江沔之间总叫做麤,西南梁益之间叫做屦,徐土邳圻之间大麤叫做抑角。而履为当时的通语:也可因为质地不同而不同,如丝作之者叫做履,麻作之者叫做不借;当然也可以因地位不同而不同,舄指高贵的鞋子,而餍指地位较低的人穿的鞋。而屦、靴、屐、鞭、躧、靥则因应用场合不同、其功能不同。屦、履、鞋为一般的鞋子,靴为骑马所备的长勒的鞋,屩为出门走路备的轻便的草鞋,屐专为雨天或爬山所备的带齿的鞋,靸为穿著随意的拖鞋,躧为跳舞穿的舞鞋……各朝各代对鞋的要求不同,其质地作工也不同。鞋子的这些发展是人类智能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从茹毛饮血、赤身裸体发展到今天这样空前文明的一个先进的时代;从赤脚飞奔在丛林山岗,到考究地穿著一双适合自己身份地位场合的鞋,正说明鞋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具备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始人类全身有毛发覆盖,是赤身裸体的。文明演进,进而遮蔽下体,后有挡护风寒的衣服。上古有裳无裤。到战国末年至秦汉时期,出现了与裤子有关的词“挥、绔(挎)”等,但并不完全等于今天的裤子。其实最早的挎没有裤裆,只有两条裤筒套在膝至踝骨处以御寒。挥,很显然是一种有裆的裤子。“满裆”即连裆。但还不完全是今天的裤子。最早的挥应该是为了干活方便而出现的,类似今天的大裤衩,后演进为今天的裤子。从裤子的演进,则可说明由低级到高级,从蒙昧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这一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动量词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汉语词汇发展历史,虚词一般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通常会因某个词的组织结构变化和词义演变等因素影响而引发词性的变化,使其失去或淡化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词汇语法化过程。而动量词的产生正好与之相符。动量词的产生与动词密切相关,是由动词演化而来,并非也从名词中演化而来。动量义只不过是由动词义引申出的一个义项,动量词的产生其实就是词义引申的结果。由此也可证明词义的演变也是诱发词汇语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