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8年4月7日《国外语言学》编辑部召开“强言学理论座谈会”,会上主编赵世开同志在发言中提到:“有人说,中国语言学只是输出原料,国外加工后,再输回中国,似乎我们只有素材,没有理论。”难道我国在语言学方面,果真只有素材,没有理论吗?这个问题引起我深深的疑虑和沉重的思考。我首先想到了我国的“诗话”。从史料看,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出现最早的诗话专著。此后,南宋、元、明几代接踵而效之者,不可胜数。到清代诗话之作更是诸家纷起,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史上称中国、印度、希腊是语言学这门古老科学的三大发源地。据可靠史料记载我国的语言研究始于先秦。早在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墨翟、荀况、公孙龙等曾从哲学的角度辩论“名”和“实”的问题,就已涉及到语言问题。到东汉时期,由于解释经书的需要,属于语文学的文字、训诂之学产生发展起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是广泛的理论研究,而关于方法论的研究,则几乎成了当代语言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记得在我阅读赵鑫珊同志写的《贝多芬与黑格尔比较研究》(《文艺研究》,1984年第5期)一文的时候,曾使我浮想联翩,陷入沉思。文中写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贝多芬的音乐决不是德国莱茵河畔一株孤零零的‘老橡树’。仅仅就贝多芬的音乐去论述贝多芬,毕竟是一条封闭式的思路……孤立地、单独地去评价贝多芬的创作,仅仅只能瞥见到某些有限的意义和层次,而如果把它同那个时代的哲学和文学结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4.
该文着重介绍和评价清代诗话家们对于语言表达,即修辞学方面的认识和看法。其中有对修辞在语言科学中的地位、修辞的目的、任务等等总体认识,还有对各种语言因素的修辞功能和种种修辞方式的作用,尤其对各种修辞方式的适应性及局限性都作了具体、细致的分析、品评。作者意在通过此文引起国内研究者对我国丰富的诗话著作的关注,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在欧洲语言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格里木定律”和“维尔纳定律”,各种语言学史专著均有详尽论述,但对从“格里木定律”如何演进到“维尔纳定律”的过程,却语焉不详。该文较详尽地论述了“格里木定律”之后三组例外相继得到说明,从中概括总结欧洲学者对音变规律研究在理论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逐步深化和不断完善的经验,对我国语言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与我国语言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汉语语法研究滞后的原因从对语言材料的广泛收集和整理;相关科学的影响和带头学科的推动;东西方学者思维方式和学术环境的差异;研究对象自身结构特点的不同等四个方面与西方语言研究发展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地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