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怎样安慰     
金人 《金色年华》2008,(8):60-60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得到别人的安慰;那么反过来,安慰别人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可是,应当怎样去安慰呢?一个朋友生病了,你到医院或他家里看他。你也许会说:“安心地休养一些时候吧,你不久一定会康复的。”你大概以为这是最妥善的安慰话了吧!但照谈话的艺术看来,这两句话不过是一种善意的祝愿,却不能算是安慰。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经历了由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的嬗变,敦煌遗书、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称为近世古文献四大发现,成为声誉日隆的显学。这四大发现及其研究都有一段生动曲折的经历,其中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流散、抢救、整理与印行有着传奇般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盐城境内,不少地名均与人名有关。历史上,在阜宁境内的喻口镇有巢城,乃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率兵马安营扎寨处;在阜宁凤谷村西,有村庄曾曰韩王城,乃宋韩世忠任淮东宣抚使时为避水害堆筑高墩所致;盐城旧有戚家巷,相传因戚继光抗倭军驻于此而得名;大丰县境内有戚家团,也源于戚家军在此抗击倭寇;今贯串盐城南北的通榆公路,前身称“范公堤”,乃因该堤系范仲淹在北宋天圣年间主持修建,人们为铭记范公功德,才  相似文献   
4.
论孙中山和毛泽东文化观的趋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尽管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在对近代以来争论不休的中西文化问题上,却有着大体相同的认识.探讨孙中山和毛泽东文化观的趋同性,进而说明毛泽东对孙中山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一、传统文化观的趋同性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他的论著和演说中,他经常称赞中国是‘地球上最老景文明的民族”,是很有创造能力的民族,有很好的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民国成立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