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教育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 ,除了巩固边防 ,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促进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等之外 ,也是少数民族成员的生存、发展、人性和人权所必需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一个民族自主发展教育文化的可能和权利。弘扬和确立蒙古族教育主体性是蒙古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问题之一。然而 ,蒙古族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等诸多因素 ,教育主体性未能很好地确立和保证 ,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宗旨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文化相对主义为确立蒙古族教育主体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在文化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上对蒙古族教育“落后论”和“主体民族教育中心论”进行反思 ,从而找出蒙古族丧失教育主体性的症结 ,并确立和弘扬蒙古族教育主体性 ,繁荣和发展蒙古族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3.
对于民族中小学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的第一语言是自己本民族语言。汉语教科书对于他们来说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工具。从"道"和"器"层面来看,汉语教科书的文化传承通常有"公共文化"取向和"双文化"取向。鉴于这两种取向各自存在的局限性,汉语教科书应坚持"民族化"取向,既要反对"公共文化"取向,也不赞成"双文化"取向。"民族化"取向要求教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和安排,避免照搬以汉语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模式。"民族化"取向较之"公共文化"取向和"双文化"取向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既有助于澄清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科书与作为母语的语文教科书的区别,也有助于汉语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教育是体现或内化了"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文化教育。它倡导平等、差异、合作的思想和理念。它启迪我国民族教育对外与国际教育接轨,并实施多元文化课程来反映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观。多元文化主义及其教育是一种新的种族主义,并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为文化问题,进而否认文化的先进性和落后性之分,反映了它的僵死的文化观,因此对其必须进行批判,同时对一些观点和提法进行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蒙语授课教育课程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做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视角,在价值取向、制度和行为等层面,对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文化问题提出了批评.并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论述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民族文化转向.在理论上,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价值观转变、进行制度安排和重建并进行行为改进和完善;在实践上,进行课程目标的文化转向、精心设计与选择课程文化内容和寻求有效的课程实施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邓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大教育思想 ,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全民性的特征。三个特征归纳起来体现一个“大”字。邓小平“大教育”思想包括教育优先发展论、“四有”新人论 ,三个面向论、教劳结合论、教育参与国际竞争论、教育改革论、全社会参与教育论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一体化和我国进入多元文化社会时期,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面临新的选择的情形下,民族教育为民族地区服务的价值取向,需要重新讨论和进一步修正.这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形态是确立我国民旅教育取向的现实基础.确立民族教育以民族地区为取向的理论存在误区.民族教育应坚持以民族地区和全国化为共时取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方面由于受传统的同化型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采取了整齐划一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模式,即以主流文化(汉文化)为核心的"大一统"教育模式,以社会主导性价值观为核心,仅体现社会主流文化,没有尊重和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非主流文化。教育内容主要取决于主流文化的经验而忽略其他民族、文化、宗教群体的经验和历史,对少数民族没有充分描述,没有公正、全面的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这不仅使得教育缺乏民族特色,并且由于民族学生接受的是单一文化的同化教育,使民族学生疏远了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也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机会不平等,这不仅极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也有悖于我国教育宗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 ,其基本理论依据是人的心理难知又可知。它源远流长 ,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它可分为单一情境测验、多种情境或变化情境综合测验两类。它的测验方法主要包括智力测量、人格测量两种。它的特点在于 :置测验于生活实际中 ;文化与超文化测验并存 ;测验与选拔、训练、教学、娱乐相结合 ;精于定性 ,疏于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